2022-03-10 09:18:41来源:中国眼科手机报阅读:180次
关于将更多符合临床的眼科药品纳入基药目录的提案
提案人:王宁利委员
提案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一、提案背景
作为医疗机构临床治疗优先使用药品的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医院药事管理和临床使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距离上一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即将超过三年,调整工作迫在眉睫。在以往的目录调整工作中,肿瘤、肝炎等重疾领域倍受关注,2018年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中,新增了12种抗肿瘤药物。但随着国人疾病谱的变化,以眼科为代表的五官科疾病也应受到重视,这些疾病与国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及社会经济息息相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人数约392万人,而视网膜静脉阻塞作为第二大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在我国约有884万患者,工作人群中高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我国高达1800万,不及时干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会因为视力丧失而直线下降。
但是,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许多药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眼部疾病状况和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共纳入12个眼科用药,其中,多数药物均针对传统眼科疾病,且多为应用了数十年的老药,而许多中国已上市、临床效果更好、更具成本效果优势的药物则被挡在目录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眼科必需治疗药物在医疗机构的配备和使用,降低了患者就医效率和治疗效果,也对医疗资源和基金造成浪费。
因此,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纳入患者更需要、疗效更好的眼科用药,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提升眼科疾病的诊疗水平、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眼底疾病难题,降低疾病负担,减轻中国眼科疾病国家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提案建议
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关注的重点出发,从患者和社会获益角度考虑,顺应临床需求变化,科学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纳入更多更适应中国眼科疾病变化需求、疗效更好、临床价值更高的眼科用药,并适当调出目录内已经停产及临床使用较少、副作用较大的眼科老药。
同时建议,在202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中,根据国情和诊疗需求,进一步提升重点人群、国家重点关注眼科疾病临床一线用药的可及性,例如《十四五眼健康规划》中提出的“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和白内障、近视、眼底病、青光眼等重点疾病,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临床眼科用药在国民用药中的可及性逐步提升这一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青光眼协会理事会成员。
王宁利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5年,完成手术约2万例,是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主要工作领域: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视眼防控、青光眼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是眼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主持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大重点项目等12项,共同主持国家重大防盲工程2项。培养博士后11名,博士53名。王宁利教授主编及参编专著30余部,主编《眼科学》五年制、研究生及留学生教材共7本。目前担任《中华眼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眼科》主编、International Glaucoma Review的学会编委 。
王宁利教授6次入选Elsevier高引学者榜;三次被英国眼科医师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2014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荣获亚太眼科学会高级成就奖,亚太青光眼学会亚太奖,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世界青光眼学会高级临床科学家奖。亚太眼科学会Auther Lim 奖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一等奖5 项。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医师奖,周光召“临床医师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杨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首批入选“北京学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