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15:30:39来源: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阅读:20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3/03/30~04/01 地点: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进入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3月30日-4月1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承办。本次会议将涵盖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将对检验医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探讨。届时将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与会做专题报告。会议还将举办继续教育、论文交流、中青年英文演讲比赛、检验知识技能比赛、检验摄影图片展、临床实验室设备新技术交流和展览会。全体参会者可获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分。
临床检验智能审核规则的设定和评价
论坛主席
续薇
个人简介:续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实验诊断学系主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检验基地主任。
主要学术成就:
获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师”、“白求恩名医”及吉林大学“医学教育贡献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卫健委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发表SCI 及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主要学术兼职:
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抗癌协会临床细胞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九届常委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十届委员兼血液体液学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院协会检验专委会委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CNAS医学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
授课专家
郭昌能
专家简介:郭昌能,医学博士,东方X光检验中心检验室主任兼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职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务委员、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第十二届广东核电站核安全咨询委员、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副会长、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会长、澳门医务检验学会会长、澳门培道中学校董、澳门番禺同乡会常务副理事长。
尿液检测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尿道感染通常为细菌或真菌侵入泌尿系统而引起的感染,每年约有1.5亿人发生尿道感染,为全球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尿道感染主要引起尿道炎和膀胱炎,治疗延误可能会引发肾盂肾炎、肾结核及急性肾衰竭等,严重的更会造成败血症和菌血症而导致死亡。虽然尿道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现代医疗对抗生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及使用不当的情況日益严重,造成耐药细菌不断产生,对感染的治疗构成严重阻碍。因此临床尿液检验、尿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成为治疗尿道感染不可或缺的步骤。
李绵洋
专家简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国家认可委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员等。
骨髓形态学检验自动化进展
骨髓形态学检查目前仍然是血液病实验室诊断重要的基础检验项目,在诊疗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检验主要是靠人工显微镜阅片,进行分类、描述并做出诊断意见。近年来,图像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态学检验也发生了变革性的进展,在外周血形态检查、组织病理学中自动化设备已进入临床应用,但由于骨髓细胞形态的复杂性,目前仍还有一定的差距。本节主要对近年来在骨髓细胞形态学自动化技术进展,相关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简要介绍。
江虹
专家简介:主任技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副主任,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系副主任。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完成相关论著100余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等专著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都市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委会常委等。
智能审核的质量管理要点与评价体系
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的迅速进展,自动审核已成为提升实验室检测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从信息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实验室检测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智慧化的体现。自动审核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有助于缩短样本周转时间,减少人工分析审核环节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对异常结果的关注度,确保审核质量。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对检测数据间的相互关联判断、临床治疗及用药对检测结果影响分析等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智能审核。CLSI发布的《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标准指南(AUTO-10A)》、我国颁布的《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WS/T616-2018)》 等指南及标准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了建立自动审核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建议,为开展自动审核的规则制定,程序设计、实施及验证,临床应用管理等提供了指引。在自动审核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遵循和参考国内外的行业标准,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及质量要求量身打造。如何根据临床检验各专业特点及要求设置规范、全面、行之有效的自动审核程序,如何进行程序验证和应用管理仍是开展自动审核工作实验室的困惑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讲座根据临床血液学和体液学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实践,从审核软件的选用、自动审核程序的设计、自动审核程序的验证及评价等方面对自动审核质量管理要点进行梳理,对智能审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实验室,尤其是针对临床血液学和体液学专业的各项检测开展自动审核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王蓓丽
专家简介: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 省部级科研基金3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50 余篇,参编专著4部、卫生行业标准及指南共识11项,2020年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基于患者数据的AI实时质控
本报告将以中山检验应用为实例,介绍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原理,建立流程、算法、超参数概念、数据建模与性能评价方法。基于AI技术的质控系统与当前质控体系共同发挥作用,将能实现质量控制成本-效益最优化。
吴卫
专家简介:主任技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临床血液和体液学检验教研室组长。CNAS医学实验室(ISO15189)评审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评价专家;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实验诊断与社会化服务分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首席临床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二届临床检验装备学组委员;《临床检验杂志》审稿专家。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1项(2018-I2M-AI-00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AI+健康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Z221100003522004)。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111036001)团队成员,主持临床试剂和仪器的注册工作3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余篇。
凝血试验自动化流水线的优化与智能审核
近年来,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在医学实验室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发展,在帮助实验室节省了大量人力、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同时,也使得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和检测检验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也陆续推出LAS系统,本实验室将流水线软件系统与实验室的LIS相结合,在优化检测流程的同时提升检验的质量。例如:改进急诊标本的识别,抗凝药物检测标本的识别等,缩短检测的周期满足临床需求。改进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保证血栓和止血项目检测的要求。在保证分析前标本质量,检测中质控在控的前提下,尝试针对血栓和止血筛查项目联合多中心,采集大数据分析,初步制定了自动审核的规则,并且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工作。血栓和止血筛查项目与临床的诊断,用药等高度相关。借助HIS,抓取相关的信息,结合LIS的查询功能,整合相关的临床信息,结合已有的自动审核规则,实现智能审核。智能审核是将人审核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高,有别于自动审核,此举进一步提升检验报告的质量,同时保证检验报告的一致性。
张慧
专家简介:主管技师、医学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体液组组长。2016-2018年赴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习,主要从事体液学检验、体液检测项目SOP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及临床沟通。全程参与本科室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并担任内审员。担任吉林大学卫生检验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实习教师。参编吉林大学卫生检验系教材。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建立及应用实践
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临床实验室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自动审核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体液学组于2019年8月底启动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多中心研究,目的是在保证检验报告准确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为临床实验室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提供帮助。本实验室参与此尿液分析仪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在3年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规则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满足本实验室质量指标及临床需求。
王剑飚
专家简介:主任技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临检组组长。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血液寄生虫及肾病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书籍10部,主编1部、副主编3部,主持、参与多项研究课题。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工作。兼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SLH)会员,中国装备协会检验装备分会临检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肾脏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血液病检验诊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寄生虫病和热带病专家库专家,上海市核学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协会检验分会常委、血证学组组长,上海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委员、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组长。
人工智能审核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及经验分享
随着血常规标本量的不断增加及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检测能力的不断提升,血常规复检规则已逐步在各大医院得以使用,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测标准化及一致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血液分析仪中加入人工智能审核逐渐被同行认可。但智能审核规则的制定、验证及应用等内容的具体实施各个医院知晓度参差不齐,本主题将对本院相关的智能审核规则的制定、验证及具体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