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精彩预告 | 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有机整合分子多组学技术,助力肿瘤精准诊治

2023-03-24 15:34:16来源: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阅读:27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3/03/30~04/01 地点: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进入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3月30日-4月1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承办。本次会议将涵盖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将对检验医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探讨。届时将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与会做专题报告。会议还将举办继续教育、论文交流、中青年英文演讲比赛、检验知识技能比赛、检验摄影图片展、临床实验室设备新技术交流和展览会。全体参会者可获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分。

 

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

论坛介绍:分子检测是精确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服务临床疾病诊疗为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分子检测在肿瘤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多学科MDT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特邀来自分子诊断和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着肝癌、肺癌、肠癌、白血病、脑部肿瘤以及遗传性肿瘤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个体化诊疗等领域,以病例汇报等形式,分享分子检测在多学科MDT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内容精彩纷呈,期待各位同道积极参会!

 

 
论坛时间:2023年4月1日 14:00-17:00

 

论坛地点: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接待厅02厅

 

 
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主席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姜艳芳教授,主持人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谢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胡敏教授讲者共6位,按照顺序具体日程如下:

 

论坛主席

姜艳芳

讲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和吉大一院检验检测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三省一区分子检测区域联盟主席。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及吉林省卫生厅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兼任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分子检验学组专家成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分子诊断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罕见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人兽共患病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吉林省检验学会分子诊断分会、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精准医疗与基因诊断专业委员会暨医联盟主任委员、吉林省司法鉴定协会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曾赴日本筑波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和美国梅奥学习。发表SCI论著1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余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及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牵头制定基因检测方面的吉林省地方标准6项;参与编写相关专家共识10项、专著6部。

 

查血追踪——基因检测破解癌症的“遗传魔咒”

 

内容预告:遗传性肿瘤常见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和小的插入缺失。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检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外显子及其邻近±20bp内含子区变异,能够满足对点突变和小的插入缺失的检测需求。然而对于特殊突变类型,如大片段重排则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检出的致病性变异,也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进行验证。因此,一代测序、多重链接探针PCR(MLPA)、PCR技术也被应用到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中。在本报告中,通过一例大片段缺失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家系的发现,探讨如何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发现遗传性肿瘤家系,并探讨技术应用的前景。在明确携带致病变异的家族中,通过基因检测和辅助生殖技术阻断子代携带致病基因,有助于提高新生人口素质,减轻医疗负担。

授课专家

高春芳

讲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主委、上海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肿瘤免疫分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分会副主委等职。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专业特长:疾病分子免疫学标志物研究和转化。

 

肝癌早筛——从组学到大数据建模

 

内容预告:全世界新发肝癌的50%发生在中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可靠的肝癌非创性早筛方法对于早发现和临床早期精准干预及肝癌术后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从组学标志物筛选、验证、临床转化实际案例到基于多中心超过8万例临床病例的建模性研究,提出多标志物的算法模型应用将有助于提高不同应用场景现有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新型组学标志物的不断发现以及准确检测、多指标联合、科学算法是实现以原发性肝癌为代表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精准诊疗、高危预警并全程精准管理的重要手段。

何雅億

讲者简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纵向及横向课题6项。近5年,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5篇。研究成果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口头汇报及壁报展示,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此外,还参与了肺癌相关指南及共识编写工作;参加了中英文论著Lung Cancer(2021,副主编)、肺癌(2021,副主编)、临床研究经典案例分析(2021,副主编)和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2020,编委)的编写工作;担任了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期刊编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青年智库CSCO “35 under 35”最具潜力肿瘤医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学者奖、上海医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

 

挑豆子——浅谈肺癌精准治疗

 

内容预告: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们通过医理工交叉手段拟推进肺癌免疫精准诊疗,开展了系列工作:①构建了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模型:结合与PD-L1共表达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建立了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构建了肺癌高频突变集模型,简化了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流程。②揭示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率先在多原发肺癌中明确了肿瘤演进中免疫细胞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IL-6诱导的肿瘤巨噬细胞和干扰素通路为肺癌免疫耐药的关键细胞机制及通路。③通过机器学习提出了LAG-3联合PD-1抑制剂的肺癌免疫治疗新策略,并在临床前和临床水平证实了其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邵建永

讲者简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2月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12年4月获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主任、华南肿瘤基因诊断中心主任等职。国家卫计委肺癌质控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中心分子病理质控专家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分子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学会分子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专家组成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专家委员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肿瘤临床分子病理诊断工作,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等领域的推广及应用。致力于鼻咽癌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及肿瘤分子病理、发病机制等研究。已在权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影响因子总分逾350分。

 

分子诊断技术在肠癌筛查和早诊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预告:我国结直肠癌现状不容乐观,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帮助及早发现癌症,及早治疗,降低诊疗费用,提升患者生存情况。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践证明,基于粪便的基因甲基化检测,准确性高,可以有效实现对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显著提高肠癌早诊率和5年生存率。

韩艳秋

讲者简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血液科、输血科主任。临床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主任检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获得“草原英才”个人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社会发展与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等二十余项课题,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精准分子检测在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内容预告:随着医学检验领域的飞速发展,分子检测技术为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广泛依据。WHO对白血病的分类由形态学分类转化为更加精准的分子分型。融合基因、基因异常表达以及基因突变检测等已纳入国内外白血病诊疗指南。目前实时荧光PCR技术、数字PCR以及二代测序技术等已应用于分子检测。随着分子检测信息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分子学改变在诊疗过程中得到重视。讲者通过阐述不同方法学分子检测技术在白血病初诊、治疗方案选择、预后评估及微小残留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及评价,讨论临床及实验室如何根据诊疗需求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案,提升白血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及指导临床用药以期通过精准分子检测寻找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决策和干预切入点。

孟宏学

讲者简介:黑龙江省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归国引进人才,入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秀青年项目、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主要从事分子靶向检测及肿瘤粘膜免疫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秀青年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1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IF=11。主编论著3本,参编国家级指南及共识4部。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同时担任《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等多本国内外期刊编辑。

 

多组学分子分型在脑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作用

 

内容预告:讲题将介绍多组学分子分型在脑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检测的不断发展,脑胶质瘤的确诊与治疗逐步走向精准化。讲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EANO胶质瘤诊疗指南的进展;胶质瘤诊疗的主要分子标志物;二代测序在脑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通过介绍目前脑部肿瘤诊疗方式的前沿进展和不同亚型脑部肿瘤的分子特征说明分子检测在脑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与您相约接待厅02厅,欢迎各位同道积极参会,共同探讨分子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新格局。我们在分子多组学技术在肿瘤MDT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专题论坛与您不见不散!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