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赵维莅教授:“多方向、多学科、多中心”,共谋淋巴细胞疾病发展的中国未来

2023-04-18 20:11:10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阅读:165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 时间:2023/04/14~04/16 地点:天津市 进入会议

 

2023年4月14日-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召开。大会以“创新、融合、引领、发展”为主题,共设置19个分会场、2个专题会场和2个大会主旨报告会场,旨在提升我国淋巴细胞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协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惠及患者。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本次大会的亮点以及淋巴细胞疾病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点击观看视频

 

 

 

医脉通:本次大会是第二次全国性的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您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介绍下本次会议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赵维莅 教授

 

本次大会可以以“三多”作为概括和总结。第一个“多”是“多方向”,在本次会议中,淋巴细胞疾病研究领域涉及到非常多的方向,除了淋巴细胞疾病本身,在淋巴细胞正常发育以及在疾病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次会议的2个主会场和19个分会场都有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分享,值得大家关注和学习。第二个“多”是“多学科”,本次会议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其他学组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与各学组的肩并肩论坛,讨论了淋巴细胞疾病和其他学科领域共同的进展,这是本次大会一个特别的亮点。第三个“多”是“多中心”,在本次会议中,十分欣喜地看到了许多多中心创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体现了全国不同中心之间的团结协作。期待淋巴细胞疾病在“创新、融合、引领、发展”主题的指引下,通过大家多方向、多学科、多中心的精诚合作,达到更高的中国高度。

 

医脉通:您和团队专注于各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分子分型、精准诊疗并逐渐发展出具有瑞金特色的淋巴瘤全程管理模式,请您谈一谈您和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及未来期待。

 

赵维莅 教授

 

淋巴瘤的分子异质性较强,如何解析疾病的分子机制呢?一方面,通过更深入的基础医学研究,解析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新的治疗靶点;另一方面,致力于把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可实现的、对治疗有重要作用的分子分型方法,形成分子分型驱动的靶向治疗新策略。这是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可喜的是最近我们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驱动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方面,我们进行了GUIDANCE-02研究、Pearl研究和Gloria研究;在T细胞淋巴瘤方面,我们进行了Theroy研究和Truth研究;在NK/T细胞淋巴瘤方面,我们最近发表了抗代谢靶向治疗的新型无静脉输液的治疗的策略,显著改善了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积极支持,是我们的“中国智慧”。我们一定要用中国专家的集体智慧来缩短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桥梁的距离,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点的创新性成果。

 

医脉通:您和团队成功地开发了一种简化的LymphPlex算法,并定义了不同的DLBCL基因亚型,研究结果于近日发布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这个算法是如何开发的?其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如何?

 

赵维莅 教授

 

目前,关于基因亚型的临床实践仍存在挑战,标本质量对测序的高需求、等待全外显子测序(WES)/全基因组测序(WGS)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时间相对较长、聚类算法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们基于早期基因组学测序的结果,将较为常见(超过5%)的突变进行筛选,开发了一种38基因分类算法(称为“LymphPlex”),将筛选出来的35个基因突变和3个基因(BCL2、BCL6和MYC)重排确定了7种基因亚型,包括TP53突变(TP53Mut)、MCD样、BN2样、N1样、EZB样MYC+、EZB样MYC-和ST2样。

 

通过LymphPlex算法,一般一周左右,最晚在第一个疗程后就可以获得基因分型的结果。因此治疗策略是在第一个疗程用R-CHOP方案减轻患者疾病负荷,使疾病迅速得到控制;在第二个疗程至第六个疗程,根据LymphPlex算法的结果选择不同的靶向药进行精准治疗。这种治疗理念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性,希望大家共同推进LymphPlex驱动的GUIDANCE-02研究,使这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能够得到验证。

 

医脉通:您对我国未来淋巴细胞疾病的发展方向有哪些想法或期待?

 

赵维莅 教授

 

淋巴细胞疾病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前景。第一是规范化诊疗,目前在国内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所改善。第二,形成科学性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即运用发病机制的解析以及分子分型的方法来进行靶向药物的选择。第三,我们要更多关注对微环境的探索,微环境,尤其是淋巴细胞疾病中的正常的免疫细胞,可能是未来淋巴细胞疾病诊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第四,随着对肿瘤来源和微环境来源的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解析,未来淋巴瘤的治疗实现“chemo-free”的治疗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惰性的淋巴瘤以及脆弱的老年患者已经有了“chemo-free”的治疗方法。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进行深入的基础医学研究,将会有更多的策略转化到临床中;同时,临床中发现的很多问题也会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让我们共同为淋巴细胞疾病的治愈而努力。


1681820266936079.jpg

赵维莅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常务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致力于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MOLECULAR CANCER》、《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LANCET HAEMATOL》、《CLIN CANCER RE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940分。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