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7:46:00来源: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医脉通阅读:167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3/03/29~04/01 地点:曲江国际会议中心 进入会议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我国痛风患病人群逐渐增多,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期间,医脉通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小霞教授,就痛风的诊疗现状及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简介
朱小霞 教授
➤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上海医学会第九届风湿病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重症代谢疾病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硬皮病与肌炎研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痛风学组委员兼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研究
医脉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14%,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请您谈一谈目前我国痛风的诊疗现状。
朱小霞教授: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逐渐升高。2015年-2016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1.2%,而2018年-2019年患病率已升至14%,短短三年患病率升高近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直接相关,目前预估我国痛风患病率为1%~3%,同样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是一个快速增加的群体。因此,我们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疾病,但当前的诊疗现状或医患对该疾病的认知,仍存在较大欠缺。
医脉通:临床前期痛风,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或无症状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沉积时期。请问处于这一时期的患者是否需要降尿酸治疗?如何治疗?
朱小霞教授:临床前期痛风是否需要治疗是很多医生以及患者非常纠结和关注的问题。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但最终只有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痛风发作,大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无发作。然而,长期高尿酸血症还会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是否需要积极的降尿酸治疗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无任何症状或无任何脏器受累表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目前,暂无充分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来阐明这一问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对于这一问题未能达成共识。我国痛风领域专家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多次讨论,基于临床治疗经验,建议进行分层治疗。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积极降尿酸治疗;对于暂无这些风险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例如控制饮食、减少饮酒、运动、戒烟等。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有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均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
医脉通: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是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对于出现痛风石或频繁发作等重症患者,目标是血尿酸<300μmol/L。请问,临床中血尿酸的达标率如何?在现有治疗目标的基础上是否有必要进一步降低血尿酸水平?
朱小霞教授:降低血尿酸水平是痛风达标治疗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临床实践中,血尿酸降至360μmol/L以下是普遍推荐的降尿酸治疗目标;对于痛风石、痛风发作频繁的患者可将血尿酸降至更低,在300μmol/L以下,以促进尿酸盐晶体尽快溶解释放。但血尿酸水平并非越低越好,尿酸在人体内有其积极的生理作用,因此不建议血尿酸降至180μmol/L以下。目前,从我国的诊疗现状来看,很多患者未能达到治疗目标,进一步规范痛风的临床诊疗及加强患教科普仍十分必要。
医脉通: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中,别嘌醇是一线药物,此外还有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尿酸酶等药物。请您简单介绍下现有的降尿酸药物及其选用原则,以及未来有哪些新型的降尿酸药物值得期待。
朱小霞教授: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等)两类。对于别嘌醇,HLA‐B*5801基因阳性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因此如条件允许建议用药前检测HLA‐B*5801基因;美国FDA提出非布司他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但目前尚无定论,还需要更多研究明确是否存在这一风险。然而安全起见,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发心血管疾病者,建议谨慎使用非布司他并注意随访监测;苯溴马隆具有显著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肾结石或泌尿系统结石,存在此类结石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此外,在用药期间应多喝水以增加尿量,避免尿酸盐浓度过高在尿液中形成尿酸结晶。
近年来,痛风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型药物,例如尿酸酶制剂,这类药物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也有很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此外,高选择性的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剂以及靶向黄嘌呤氧化酶的小干扰RNA药物也是备受关注的新药。我们期待这些新药在研究中取得良好表现,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