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人物专访 | 刘士远教授:医学影像对早期肿瘤筛查发挥重要作用

2023-04-23 09:28:01来源:人民网阅读:185次

截图来源于人民网

以下内容为人民网报道原文

4月15日-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宣传落实癌症三级预防理念,唤起全社会对癌症防治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现代医学影像对早期肿瘤筛查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士远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刘士远教授表示,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肿瘤的筛查与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影像学检查技术有利于发现早期肿瘤,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而灵活应用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及时筛查出仍处于非侵袭状态的超早期肿瘤,从而进行专业的及时干预和治疗。二是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肿瘤进行筛查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及其具体位置、出现肿瘤的原因,帮助医生准确分析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的诊断,从而助力主动健康。

 

据了解,刘士远教授曾带领团队在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构建了肺癌早筛早诊体系,规范化了早期肺癌的诊断标准。他团队提出的“一靶三多”扫描方案,为肺癌早期确诊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肿瘤的影像学早期筛查及精准诊断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

 

在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5G+”的试点项目支持下,刘士远教授带领课题组启动了国家公益培训项目——心肺护航公益培训,2022年至今已经开展27场,覆盖全国各省市,从培训和科普层面宣讲胸部重大慢病的发病、临床特点、早筛要点以及诊断要点;并计划在全国设立20家医院为推广示范中心,实现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及医生能参与进来,让更多患者能够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获益。

 

刘士远教授介绍说道:“肿瘤就是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比如现在大家对肺结节更加关注了,发现危险性高的肺结节可进行切除,术后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其健康甚至终身不受影响。”而这就得益于影像学早期筛查以及精准诊断。

 

“5化”实现肿瘤精准医疗

 

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对其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精准化、临床化、智能化、院前化、网络化可将早筛优势充分发挥。

 

l 精准化

精准医疗的前提是精准影像,精准影像能帮助做高正确率的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方向。

 

l 临床化

影像科属于临床学科而非“辅助学科”,医生也看门诊(如肺结节咨询,肺结节穿刺、介入治疗等),参与整个诊断治疗决策,以及多学科会诊(MDT)模式等。除了一直设有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免费解读,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也开设了普通影像学报告解读门诊,肺结节专家门诊以及即时特需门诊等,不仅患者可通过挂号解惑,医生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患者,直接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

 

l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像学技术也突飞猛进。比如不方便直接接触时,医生可以利用遥控来实现仪器对患者进行自动探测、定位、设定扫描剂量以及完成扫描、重建图像,帮助医生更高效地完成检查并确定有无异常。未来可能实现直接获取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化报告,这样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医生在报告判断与解读上的作用。 

但人工智能只是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却远远不能比拟人类的情感及大脑中复杂的神经递质系统等,因此,一方面不必担心医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另一方面医生也不可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导致基本功的荒疏。

 

l 院前化

我国倡导“主动健康”,从“有病去看”到“无病筛查”,要帮助中国更多的人群在没有症状之前,更及时地发现危害健康的重大慢病,从而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而疾病知识与影像学技术手段的科普宣讲,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l 网络化

“网络化让医生可以把放射科‘揣在口袋里’,只要有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随时随地可以网络会诊、读片。”

 

重视和加强影像学科普工作

 

刘士远教授表示,癌症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努力,更要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健康知识。科普工作是国家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医疗影像的应用贯穿整个工作流,包括疾病的预防、筛查、检查、诊断、治疗决策、疗效评价和介入治疗,甚至疾病的预后预测都离不开影像学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临床医师对影像技术的了解大多数流于表面,普通大众更是对影像的内涵知之甚少。影像科普具有两重意义:

1. 对临床科室的科普,可以加深医师对影像设备的了解,避免盲目检查,提高影像检查使用精准度,降低患者负担。

2. 提升国民影像科技素质可以让普通患者和群众全方位了解影像科科室的特点、作用和地位,增强医疗诊断的信心和自豪感,消除负面情绪。

 

刘士远教授在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公益讲座

 

影像科普方兴未艾,但缺乏有效组织和顶层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专业,过程不够持续,制度监管薄弱,效果不够突出。基于此,刘士远教授给予如下建议

1. 建立有效组织:组织动员体制内高质量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加入科普队伍。

2. 选择合适载体:充分发挥所有媒介的优势,最大限度传播优秀科普作品。

3. 确定主要受众:同样的科普内容在不同的受众面前,需要调整传播的方法,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打造精品内容:科普选题是科普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设计系列内容,持续输出。

5. 使用科普语言:将科学的知识,以趣味易懂的语言,润物细无声,是产生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

6.动员各方力量:影像科工作人员成为科普创作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大学、医院、企业等应参与科普作品的推广,造福更多百姓。

影像科普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科普准入机制、制定客观可行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效果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总之需要科学地进行影像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扩大影像技术普及率,强化影像影响力。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