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13:53:59来源:2022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阅读:18次
2023年4月7日-9日,2022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CACA整合肿瘤学峰会暨第十六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国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CCTB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报告内容丰富,通过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展示了肿瘤标志物及其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解读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精准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NANT研究崭露头角
尼拉帕利疗效可观
对于不可R0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难治性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是国内外指南目前一致推荐的标准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卵巢癌患者在进行了成功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后,会发生快速的术后进展,且由于耐药性,患者甚至难以从一线化疗中获益。针对这一现象,高庆蕾教授团队进行的探索分析发现,新辅助化疗可能因诱导肿瘤耐药基因变异、诱导干细胞形成等机制诱导肿瘤细胞耐药,相关成果发表于Drug discovery today杂志。
以此为基础,从满足此类患者临床需求的角度,高庆蕾教授团队开展了NANT研究,开创性地评估了尼拉帕利单药在BRCA突变或HRD阳性不可R0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难治性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初步分析纳入8例患者,结果发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75%,R0切除率为57%,患者CA125的降低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相当,且安全性总体可控,研究的初步成果令人欣喜。该研究于2022年SGO大会中受邀进行主旨报告,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强音。
后续探索结果惊艳
随机对照研究令人期待
在今年的SGO大会上,I期试验NOW研究公布了研究结果,针对15例患者的分析提示,新辅助奥拉帕利治疗可使新诊断的BRCA突变型卵巢癌患者获得100%的最佳切除,患者的ORR可达53.8%,R0切除率为86%,且治疗耐受性良好。在中位随访11.7个月后,预计患者的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1%。
而NANT研究也仍在进行中,入组患者目前已达53例,预期今年研究即可结束。高庆蕾教授团队正在进行针对该研究临床样本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旨在对卵巢癌的免疫微环境进行深入探索,并剖析PARP抑制剂疗效差异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原因,目前研究结论已初现雏形,相信后续的探索分析将会为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大助力。
高庆蕾教授认为,上述两项针对PARP抑制剂应用于卵巢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结果均可谓令人惊艳,目前这一领域已成为探索热点,类似的研究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高庆蕾教授团队已经启动了评估尼拉帕利对比标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HRD阳性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期待这一研究的结果公布可以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PARP抑制剂革新治疗格局
卵巢癌精准治疗前景可期
PARP抑制剂的问世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卵巢癌治疗格局的革新,从后线治疗到维持治疗再到一线治疗,PARP抑制剂几乎全方位地重塑了卵巢癌的治疗路径,堪称卵巢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式进展。
然而,如何更高效地筛选PARP抑制剂的适宜人群、更精准地确定PARP抑制剂的应用线数,这一挑战仍需要临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高庆蕾教授指出,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治疗,在一个新进展刚被提出时,大家都会对此万分激动并抱有极高的期待,然而研究者应该保持辩证性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进展。新进展的落地既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针对作用机制和适宜人群等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与探索,才能完善一个药物的临床应用进程,从而使患者真正获益。
总的来说,未来卵巢癌的精准治疗前景可期,PARP抑制剂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尽管部分适应证被撤回,但针对PAPR抑制剂的探索依然如火如荼,疗效也已获得了临床的认可。高庆蕾教授表示,期待未来可以获得更多关于PARP抑制剂总生存期(OS)获益的数据,也期待对PARP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去化疗”策略进行相关探索,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