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10:50:38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阅读:34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 时间:2023/04/14~04/16 地点:天津市 进入会议
静脉血栓栓塞(VTE)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在临床实践中,VTE的及时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仍有待提升。2023年4月14日至16日在天津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本次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VTE的诊疗进展与防治体系建设。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血栓的及时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仍有待提升。您和您的团队首创了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创建了该体系?该体系由哪几方面组成,适用于哪些人群?
胡豫 教授
VTE是一种危及全世界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DVT的临床特征不明显,血栓脱落会形成PE。与动脉血栓不同,VTE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据国外报道,遗传因素占VTE发病原因的60%左右。国外研究发现凝血因子变异导致VTE,中国几乎没有相关报道。既往临床缺乏诊断体系,无法预测VTE的发生。我们团队通过系统的研究中国人的遗传规律,发现抗凝蛋白基因缺陷是导致中国患者发生VTE的主要病因,这与欧美国家的致病基因截然不同。基于此发现,我们团队构建了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该体系可早期识别患者的是否伴有遗传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主要由基因检测和蛋白活性检测两部分组成,通过结合相关基因的变异、基因产生的蛋白质活性和抗原的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因遗传因素而导致的VTE反复发作。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适用于以下人群:
有明确VTE家族史或VTE病史;
发生少见部位(如肠系膜静脉、脑、肝、肾静脉等)的VTE;
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发生双香豆素性皮肤坏死;
多部位同时发生VTE;
住院患者中的VTE高危或极高危人群:拟行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拟行妇科肿瘤、肺腺癌、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拟行脾切除术或疝修补术患者;
已确诊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无症状一级亲属。
在未来,随着静脉血栓分子诊断体系费用的降低和诊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的普查,以实现“大医治未病”的理念。
医脉通:VTE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目前有哪些抗凝药物可用于VTE?患者该如何选择抗凝药物呢?
胡豫 教授
传统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或一些中药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等,IX因子抗凝剂也正在研发中,新型抗凝药物的治疗靶点更加精准。
不同情况下选择的抗凝药物不同。既往患者多用普通肝素,现在已被低分子肝素替代。急性血栓栓塞期的患者通常首选低分子肝素进行静脉注射。遗传因素导致的VTE患者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因此,可改用口服抗凝剂治疗。过去几十年以来,华法林一直是缺血性脑卒中和VTE防治的标准治疗药物,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且药物副作用较多,现在逐渐被新型口服抗凝剂,如利伐沙班等药物所替代。新型抗凝药物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且药物副作用较小,半衰期较长。目前逐渐有取代华法林的趋势。
医脉通:防治防治,先防后治。恶性肿瘤是易被忽视的院内VTE高危因素,我国肿瘤患者的VTE防治现状如何?您认为该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VTE防治?
胡豫 教授
我国肿瘤患者的VTE防治形势严峻,不同级别医院VTE规范化防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患者肿瘤类型繁多且复杂,伴有高凝状态和低凝状态并存或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并的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医生担心患者发生出血风险而不愿接受抗凝剂治疗。
除此之外,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肿瘤患者是VTE的高危因素。恶性肿瘤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控制,肿瘤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的抗凝治疗,肿瘤不根除,高凝状态就难以终止。需要强调的是,肿瘤患者需要进行VTE风险或者高凝状态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患者VTE风险较高,出血风险较低,应在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在抗凝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出血状况以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是一种防止血栓形成、控制出血风险的平衡治疗策略。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院长
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 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 所长
中华医学会 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内科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 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 副会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实验血液学会副主委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 教育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 血液病分会主委
临床内科杂志/临床急诊杂志 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 副主编
中国医院管理 副主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编委
Thrombosis Research/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副主编
国家杰青、长江特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优秀医院院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何梁何利基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