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09:30:59来源:医脉通阅读:37次
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于4月21日-22日在广州召开,《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3版)和《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3版)如期而至,指南的更新传递了血液肿瘤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
厚积薄发,CSCO指南重磅发布
淋巴瘤治疗“百花齐放”
近年来,淋巴瘤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引领着肿瘤领域新药治疗的进展和方向。在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为靶点的大分子药物治疗方面,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发展,丰富了抗体类药物的种类;在以细胞内信号通路和微环境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治疗方面,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PI3K抑制剂以及与抗CD20单抗等药物的组合,在淋巴瘤中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比如CAR-T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随着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提高和靶向药物的应用,部分淋巴瘤已经可以实现“Chemo-free”(无化疗)的治疗模式,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更佳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
历久弥新,伊布替尼继续在多个BCM亚型中获Ⅰ级推荐
BTK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与凋亡过程[1],是目前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BCM)的重要靶点之一。伊布替尼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突破性疗法的BTK抑制剂,它的获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BCM的治疗带来了“无化疗”的概念。随后,在国内泽布替尼、奥布替尼和阿可替尼先后获得批准上市。BTK抑制剂在一系列BCM中显示出强大的活性,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First-in-class的伊布替尼是迄今研究较为充分的BTK抑制剂,其优势是拥有更多的长期临床数据及丰富的真实世界的使用经验,在《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3版)[2]和《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3版)[3]中继续获得Ⅰ级推荐。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