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RA 2023专访 | 穆荣教授: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的作用与进展

2023-04-25 13:35:25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阅读:55次

视频回放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3/03/29~04/01 观看回放

      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等均有重要价值。在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期间,医脉通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穆荣教授,就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现状以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作用与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简介:

 

12.jpg

 

穆荣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专委会风湿病分会常委

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亚太风湿联盟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席

 

医脉通:您认为,我国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挑战或未满足需求?

 

穆荣教授:近几十年来,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得到大力发展,从过去的诊治面临挑战,到如今的规范化诊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缓解率已大幅提升,关节畸形和致残患者也在大幅减少。

 

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社会认知度的提高,人们健康需求的增长,临床在关注缓解率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满足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早期缓解的需求。另外,在早期、合理、规范治疗的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或有助于减少延迟诊断和治疗的情况。

 

医脉通: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请问自身抗体在其诊断、评估、治疗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有哪些?

 

穆荣教授: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抗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抗瓜氨酸化肽/蛋白抗体(ACPA),另一类是类风湿因子。其中,ACPA还包括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诊断方面,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与典型自身抗体阳性同时存在,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在不典型尤其是极早期患者中,如果有多个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也能辅助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方面,部分自身抗体具有提示关节外器官受累的重要作用,如ACPA常见于肺部和心血管受累的患者,而自身抗体高滴度可能预示关节破坏的风险增加。

 

随着病情改善,部分自身抗体滴度会逐渐下降,如类风湿因子、抗MCV抗体等,在患者随访时监测自身抗体的变化,将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另外,有研究表示,如患者经治疗后所有抗体都转为阴性,则预示其停药机会增加。总而言之,自身抗体检测贯穿整个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过程,是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医脉通:自身抗体阳性并非意味着罹患类风湿关节炎。请您谈一谈,临床诊断中如何看待自身抗体阳性?如何准确解读自身抗体检查结果?

 

穆荣教授: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的诊断特异性并非100%。对于其检测及解读,目前临床应注意两点:一方面需要专业检验人员运用正确的检测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准确的情况下,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症状以确立诊断。

 

自身抗体阳性并非意味着存在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临床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和滴度最高的往往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是干燥综合征患者。乙肝等感染性疾病患者、部分高龄健康人群中,类风湿因子也可能呈阳性。因此,应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诊断。

 

医脉通:依据您的临床经验,您认为有哪些新兴的诊断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应用于临床,助力RA的临床诊疗?

 

穆荣教授:如今,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检查手段发展迅速。ACPA以及一些新型抗体的检测技术,都在不断优化和更新,旨在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临床也在探索抗核周因子、抗聚丝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其他价值,并不断尝试更好的联合诊断策略。

除此之外,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近期热门的AI识别技术在辅助影像学诊断中初见成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度。可以看出,类风湿关节炎领域总体进展迅速,未来期待看到更多诊治技术的进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