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马军教授:2023年《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更新,国产原研TPO-RA佼佼不群获优先推荐

2023-04-28 15:49:48来源:2023年CSCO指南会阅读:32次

 

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发展,既往以化疗为核心的抗肿瘤治疗逐渐演变为化疗、靶向、免疫等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因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已经不能适应肿瘤治疗的新形势。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正式将CIT概念拓展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作为国产原研创新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海曲泊帕凭借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被纳入CTIT治疗和预防推荐。

 

近一年来,CTIT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及时更新相关指南对进一步规范CTIT治疗意义重大。4月21-22日,由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成功召开,期间众多专家对指南更新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亦有重要更新,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接受采访,解读本次指南更新亮点及CTIT治疗相关的进展。

 

医脉通:《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2年版)》历时三年终于与临床见面,今年又及时进行了调整,凸显了临床对CTIT的重视。能否请您谈谈制定及更新《指南》的初衷和目的?

 

马军教授:在《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CSCO首次将放化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统一定义为CTIT。CTIT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导致患者抗肿瘤治疗进程延误或终止,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给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负面影响,最终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型肿瘤治疗方式(例如抗体偶联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临床实践,及时制定并更新全面的CTIT诊疗指南意义重大。生命至上是医务工作者行医的基本准则,为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让其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奋斗。

 

医脉通: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相比2022版指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3年版)》有哪些更新亮点?

 

马军教授:对于发生CTIT的肿瘤患者,当血小板<10×109/L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黏膜性出血时,目前的抢救性治疗方案仍是输注血小板。但血小板相关的血制品获取困难,还可能诱导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造成无效输注或输注后免疫反应[1]。诸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类升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方式为皮下注射,一般适用于住院患者CTIT的治疗,在院外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提高升板药物的便捷性,进一步惠及院外发生CTIT的患者,医药工作者研发出口服TPO-RA,譬如海曲泊帕。对于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进行免疫或靶向治疗的肿瘤患者,口服剂型的海曲泊帕不仅在给药便利性及患者依从性上优于传统药物,而且作用时间持久,在CTIT预防及治疗中具有较大优势。

 

2023年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对CTIT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更新,将海曲泊帕单药(证据2A类)或联合方案(证据2B类)作为II级推荐用于CTIT治疗,而其他TPO-RA作为III级推荐。在TPO-RA类升板药物中,海曲泊帕推荐等级最高,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此外,在CTIT二级预防方面,海曲泊帕为II级推荐(证据2A类),而其他TPO-RA为III级推荐或未被推荐[2]。这提示若第一个抗肿瘤周期出现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在下一个周期优先预防性使用海曲泊帕对患者进行支持治疗,保障抗肿瘤治疗足量、按时进行。

 

医脉通:本次指南更新中,国产原研TPO-RA类药物海曲泊帕发挥亮眼,在众多TPO-RA类药物中脱颖而出,成为CTIT二级预防、有出血患者的优选方案。指南更新离不开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更新背后的“故事”?

 

马军教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CTIT进行有效防治可减少因CTIT引起的治疗延迟、治疗剂量调整及治疗终止。从2022年第一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到2023年第二版,我们引进了国内许多循证医学证据,对CTIT的用药推荐进行了更新。2023年在希腊召开的欧洲内科医学大会(ECIM)公布了中国创新药海曲泊帕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试验(NCT03976882)进展,该试验纳入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75×109/L)导致化疗时间延迟≥7天的实体瘤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海曲泊帕(起始剂量7.5mg/d)可显著提高实体瘤CTIT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0.7% vs. 12.9%;P=0.0001),更快恢复血小板计数水平(两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的中位时间是7.5天 vs. 13.0天)。在恢复第一个周期化疗的受试者中,海曲泊帕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2%和29%的患者能够完成2个连续化疗周期,同时未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化疗方案调整且未使用升血小板援救治疗。而且在本次试验中海曲泊帕用药安全,耐受性良好[3]。

 

医脉通:本次指南更新对中国CTIT治疗释放了怎样的信息?您对CTIT未来治疗趋势有怎样的看法?

 

马军教授:从临床研究数据和指南更新内容来看,海曲泊帕对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我和秦叔逵教授牵头开展的海曲泊帕治疗CTIT的真实世界研究和扩大IV期研究正在进行中,一旦上述试验成功,将进一步提高海曲泊帕在CTIT治疗领域的地位,使更多CTIT患者获益。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药物用于CTIT治疗,我们不仅要提高这些药物的疗效,还要保证其安全性,最大化降低肝损伤、血栓事件等药物不良反应。海曲泊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出色表现,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海曲泊帕将会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每一位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实体瘤或非实体瘤患者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马军_20180915142051.png

马军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