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10:52:54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阅读:45次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作为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其本质上是一种老年人疾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7岁。对于老年淋巴瘤患者而言,其治疗较年轻患者更具挑战性,如何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影响、对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有效管理以及保持用药依从性等均值得关注。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 时间:2023/04/14~04/16 地点:天津市 进入会议
近期,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华血液学杂志》承办的以“创新、融合、引领发展”为主题的“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于天津成功召开。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接受采访,分享老年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用药经验。
医脉通:您作为淋巴瘤领域内深耕多年的临床专家,为此领域带来了诸多贡献,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老年淋巴瘤治疗现状及未满足需求?
许彭鹏教授: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淋巴瘤在NHL中的比例逐渐增大,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其中位发病年龄相对既往有所增加,越来越趋近于日本、韩国这些老龄化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就DLBCL而言,老年患者预后更差,生存率更低。老年DLBCL患者的疾病分期可能更晚、不良预后评分可能更高,同时这部分高龄患者往往携带不良的基因突变,譬如 MYD88、CD79b表观遗传学的改变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改变使得这部分高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年轻患者更差,治疗难度加大。
其次,老年淋巴瘤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譬如合并心血管、肺部、肝脏、肾脏方面的慢性病。考虑到各器官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常用化疗方案和免疫化疗方案在这些患者当中的使用受到一定的剂量限制,使得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
最后,老年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导致感染、发热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面临死亡风险,需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一旦出现这些事件,患者病情的处理将会更加棘手。
医脉通:淋巴瘤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作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会带来哪些危害,应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
许彭鹏教授:CIN是化疗等骨髓抑制性治疗方式引起的主要不良事件。不同淋巴瘤化疗方案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发生率、感染率均居高不下。常用的CHOP及CHOP样方案(例如DA-EPOCH方案)3级及以上CIN发生率大多>50%,且≥3级感染及FN发生的风险亦较高。在FN导致的致死率中可以看到,血液肿瘤患者(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相较于实体瘤的致死率更高。
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均对CIN及FN的管理提出了合理的指导建议。根据化疗后FN的发生风险不同将化疗方案分为高危方案(FN发生率>20%、中危方案(FN发生率为10% ~20%)和低危方案(FN发生率<10%)。对于接受高危方案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中危方案治疗且伴有一项风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并接受足剂量强度放化疗、先前接受化疗或放疗、伴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指南建议预防性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此外,NCCN指南也提出,除了考虑方案及患者风险因素外,还需考虑患者的疾病、治疗目的等,通过预防性使用G-CSF,为患者带来预期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作为中国首个长效G-CSF,开创引领了中国PEG-rhG-CSF保护时代,能否请您谈谈其从哪些方面为患者带来了获益?
许彭鹏教授:诸如PEG-rhG-CSF这类长效G-CSF在药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即在短效G-CSF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及分子量的升级,带来了半衰期的改变。PEG-rhG-CSF平均半衰期由3.5h延长至2天左右,一周期只需注射一次,这极大避免了短效G-CSF用药天数不足的问题,且PEG-rhG-CSF可以减少注射痛苦,降低局部感染,提高病房周转率,减轻医护工作量。
在疗效方面,PEG-rhG-CSF在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临床研究中均积累了充足的证据。III期研究结果显示,PEG-rhG-CSF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恢复时间方面优于短效G-CSF。IV期研究结果显示,PEG-rhG-CSF较短效G-CSF显著缩短IV度ANC持续时间,自3天缩短至2.2天(P=0.0166)。在安全性方面,PEG-rhG-CSF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骨痛、关节痛,未见肝脏相关不良反应。
医脉通: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盛大召开,有力地推动了血液领域的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血液学科建设与发展,能否请您谈谈您对未来老年淋巴瘤治疗的展望?
许彭鹏教授:在老年淋巴瘤治疗领域,既往主要针对高龄患者的发病机制应用靶向联合方案治疗,我们血液肿瘤研究中心曾采用BTK抑制剂、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这一类无化疗方案来治疗高龄DLBCL患者。精准的靶向治疗往往可以对这部分患者产生更高的总体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从而带来更长的生存期,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细胞毒性更低。
随着对DLBCL和其他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理解加深,未来将会进一步优化老年淋巴瘤治疗方案,实现低毒高效治疗,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临床最终目标“治愈”。
许彭鹏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及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血液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兼评审专家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曾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Haematology》《Cancer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