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大咖访谈|糜坚青教授:重山之路,笃定前行,新药为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患者带来别样风景

2023-05-29 10:53:02来源:医脉通阅读:19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是MM治疗的重要里程碑,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MD)患者,经典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疗效,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依然较差,新药和新疗法的出现有望提高EMD患者的缓解率,延长总体生存。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接受采访,对EMD的定义、高危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新药进展进行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医脉通: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EMD的定义是什么?

 

糜坚青 教授

 

EMD是MM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侵袭性亚型,其特点是骨髓瘤细胞能够在缺乏骨髓微环境的情况下生存和增殖,从而浸润其他器官和/或在血液中自由循环。EMD在空间上可以分为骨相关髓外病变(EM-B)和软组织相关髓外病变(EM-E),EM-B是指原发自骨骼,通过损坏骨皮质扩展至相邻的骨旁区域或软组织,EM-E是指累及骨外软组织或脏器,由血行播散所致,不邻近受累骨骼;而在时间上EMD可以分为原发性EMD和继发性EMD,如果MM患者在初诊时即伴发髓外病变,则为原发性EMD,如果复发/难治性(R/R)MM患者伴发髓外病变,则为继发性EMD。

 

医脉通: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效果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那么什么样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髓外病变呢?

 

糜坚青 教授

 

具有高危染色体异常以及更复杂的基因组学特征的MM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髓外病变(包括EM-B或EM-E),如伴有t(4;14)、t(14;16)、17p缺失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或存在任意2个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double hit)以及任意≥3个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triple hit)的患者。

 

医脉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EMD的治疗方案有哪些?以及在EMD领域有哪些新药或新疗法?

 

糜坚青 教授

 

EMD除了具有血液肿瘤的特征外,还具有实体肿瘤的特征,因此治疗起来相对有难度,往往需要多种策略综合治疗,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免疫治疗(CD38单抗等)、化疗、手术介入以及放疗。我中心于2022年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比较初诊MM非髓外病变(non-EMD)、EM-B和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ASCT对EMD患者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ASCT能够克服EM-B患者的不良预后。

 

尽管上述治疗可以改善EMD患者的不良预后,但RRMM伴髓外病变患者的预后仍然不理想,CAR-T治疗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在我中心接受CAR-T治疗的原发或继发性EMD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相比于无髓外浸润的RRMM患者,伴发髓外病变的患者往往更早出现再次复发,因此CAR-T治疗的前移以及CAR-T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可能会更好的改善EMD患者的预后。与此同时,RRMM患者在出现髓外浸润之前,是否可以通过早期评估高危因素、早期介入治疗使患者尽量不再出现髓外的累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扼杀疾病于摇篮之中,目前这类的研究工作也在探索中。针对EMD,未来应在临床试验中给予更多的关注,积累更多数据,相信随着CD38单抗、双抗(如CD3-BCMA,CD3-GPRC5D等)、CAR-T治疗等各种新药或新疗法的出现可以为EMD患者带来更多曙光,进一步改善EMD患者的预后,甚至一部分患者有治愈的可能。

 

640 (6).png

糜坚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药行业协会血液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委员

 

Document Number: MAT-CN-2315158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