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孙春艳教授:精确分层,精准治疗,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助力MM个体化治疗

2023-05-29 21:23:49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浆细胞疾病学术会议阅读:24次

多发性骨髓瘤(MM)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遗传异质性,导致其诊断和治疗极为复杂。近年来,循环浆细胞(CPCs)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初露锋芒,是时下极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液体活检新技术。2023年5月12-13日,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浆细胞疾病学术会议在青岛成功召开。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在MM中的应用。

 

 

 

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技术,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更能代表患者肿瘤的全身状态,在浆细胞肿瘤患者的筛查及预后分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从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到冒烟型骨髓瘤(SMM),再到多发性骨髓瘤,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外周血循环浆细胞的检出比率和中位检测数目逐渐升高。

 

外周血循环浆细胞的检测水平对冒烟型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临床专家认为,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水平与冒烟型骨髓瘤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密切相关,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也紧密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水平可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转归。未来,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无创的浆细胞肿瘤疾病进展的监测手段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 vs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循环浆细胞的检测手段包括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检测以及二代测序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手段为形态学检测和流式细胞检测。形态学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价格相对较便宜,但敏感性较低,仅在少量计数的细胞中寻找异常浆细胞。而流式细胞术敏感性较高,通过流式细胞仪在计数104-106细胞中识别异常的克隆性浆细胞,其敏感性可达10-4-10-5甚至10-6,然而,该方法对检测技术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目前,从国际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来看,我认为未来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将成为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手段。

 

无创有望替代有创,精准分层助力精准治疗

 

无创的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用于判断冒烟型骨髓瘤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分层。Mayo 2018和IMWG 2020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冒烟型骨髓瘤风险分层模型,涉及M蛋白检测、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以及骨髓中浆细胞比例检测。骨髓中浆细胞比例检测需要进行有创的骨髓穿刺检查。目前发现,将循环浆细胞纳入冒烟型骨髓瘤进展的风险分层模型,可以更好地将冒烟型骨髓瘤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区分成不同的危险人群。未来,在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下,我认为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有望替代骨髓穿刺术。

 

对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除国际报道的临床研究外,我们中心的相关研究数据也证实,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水平与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结合,可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更准确的风险分层,从而替代临床上现有的较为复杂的危险分层系统。

 

目前,我们应用的危险分层系统,包括梅奥诊所提出的风险分层系统,主要涉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等,而常用的R-ISS分期系统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区分R-ISS II期患者。所以,未来如果将这些危险因素指标更好地结合,使风险分层更准确,我相信临床上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治疗。

 

孙.png

孙春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SCI论文60余篇

分别于2007、2012及202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