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ASCO 中国之声 |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新探索

2023-06-09 16:03:17来源: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23年会阅读:99次

前言

一年一度的肿瘤界学术盛会——202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6日在美国芝加哥火热召开。ASCO年会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改善患者管理,以展示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最新研究为特点,讨论当前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备受全球肿瘤界专家学者的关注。

 

在头颈部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三项鼻咽癌(NPC)相关研究发出了中国强音,主导学者分别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教授、唐林泉教授和陈明远教授,医脉通编辑特将唐林泉教授和陈明远教授的报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顺铂/吉西他滨 vs. 顺铂/5-FU

 

研究背景

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顺铂/5-FU(PF)辅助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NPC(LA-NPC)的标准治疗手段,但N2-3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有数据显示,PF辅助治疗可能不足以控制高危患者的疾病进展,患者亟待更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GP)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GP方案对比PF方案在NPC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纳入标准为18-65岁的T1-4N2-3鼻咽癌患者,患者先接受CCRT治疗(顺铂100 mg/m²静脉注射,d1、d22和d43),随后随机分配(1:1)接受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1 g/m²静脉注射,d1和d8,q3w)联合顺铂(80 mg/m²,d1,q3w)治疗,或3个周期的5-FU(4 g/m²持续输注96h,q4w)联合顺铂(80 mg/m²,d1,q4w)治疗。患者的分层因素包括治疗中心和N分期(N2或N3)。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和安全性等。研究设计如图1所示。

 

T1.png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研究共入组240例患者,PF组和GP组各1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如图2所示。

 

T2.png

 

图2 患者基线特征

 

中位随访40个月后,GP组的3年PFS率为83.9%(95%CI:75.9%-89.4%),PF组为71.5%(95%CI:62.5%-78.7%),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层HR=0.54;95%CI:0.32-0.93;p=0.023)。如图3所示。

 

T3.png

 

图3 PFS分析

 

GP组的LRFS(HR=0.33;95%CI:0.12-0.90;p=0.03)和DMFS(HR=0.50;95%CI:0.26-0.98;p=0.042)表现均显著优于PF组,然而针对两组OS表现的分析显示,两组间3年OS率未见显著差异(HR=1.17;95%CI:0.51-2.66;p=0.71)。如图4所示。

 

T4.png

 

图4 OS、DMFS和LRFS分析

 

针对急性毒性的安全性分析显示,GP组≥3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更高,PF组腹泻和黏膜炎的发生率更高。如图5所示。两组间的迟发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T5.png

 

图5 安全性分析

 

研究结论

与PF辅助化疗相比,GP辅助化疗的疗效更优越,且耐受性良好,临床实践中应谨慎管理GP方案的血液毒性。研究者强烈建议LA-NPC患者采用GP辅助治疗,同时指出应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确认GP辅助治疗的OS获益情况。

 

诱导化疗+单纯放疗 vs. 顺铂CCRT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以顺铂为基础的CCRT因其良好的局部控制情况一直被认为是LA-NPC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铂类CCRT的毒性不可忽视,且对远处转移的控制尚不能令人满意。调强放疗(IMRT)可有效控制LA-NPC的局部复发,同时诱导化疗(IC)可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基于此,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III期、非劣效性临床试验,评估了IC序贯IMRT对比顺铂CCRT在LA-NPC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研究的纳入标准为T1-4N2-3或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2个周期吉西他滨(1000 mg/m²,d1和d8,q3w)联合顺铂(80 mg/m²,d1,q3w)IC,序贯单纯IMRT治疗(66-70 Gy/2.0-2.3 Gy),或接受至多7个周期的顺铂(40 mg/m²,d1,qw)联合IMRT治疗(66-70 Gy/2.0-2.3 Gy)。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年无失败生存(FFS)率,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边界为10%。研究设计如图6所示。

 

T6.png

 

图6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249例患者,其中IC+RT组124例,CCRT组125例,入组流程及患者基线特征如图7所示。

 

T7.png

 

图7 入组流程及患者基线特征

 

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IC+RT组2年FFS率为90.2%,CCRT组为86.3%,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HR=0.818;95%CI:0.479-1.397,p=0.494)。两组的5年FFS率分别为78.5%和77.4%,2年OS率分别为94.5%和96.0%,如图8所示。

 

T8.png

 

图8 生存获益分析

 

针对急性不良事件的安全性分析显示,IC+RT组≥3级不良时间的发生率较低(43.3% vs. 60.7%,p=0.007),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性分析

B1.png

 

 

生活质量分析表明,IC+RT组的整体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疲劳、恶心和呕吐、疼痛和食欲不振等各维度表现更佳,如图9所示。

 

T9.png

 

图9 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结论

对于LA-NPC患者,GP方案IC序贯单纯IMRT治疗的2年FFS表现不劣效于CCRT治疗,LA-NPC患者或可拥有更多的标准治疗选择。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