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17:37:36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阅读:36次
1963年,陈中伟院士和同事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为被完全切断右手的工人王存柏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术,这一手术惊动了全世界,也为中国显微外科发展拉开序幕。60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创新性的杰出贡献,砥砺风骨,踏实进取,使我国显微外科在国际上一直居于领先水平。回首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60年,既是奋斗史、励志史,也是我国显微外科精神的凝聚史,更是推动我国显微外科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基于此,本刊就我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历程、分会工作、未来学科建设,专访了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徐永清教授。
赓续先辈精神,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外科操作从宏观进入微观,借助显微放大技术,手术操作变得更精细、更准确,能完成很多过去在肉眼下无法完成的手术操作,因此极大地扩大了手术指征和适应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骨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移植外科等多学科的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夯实基础。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显微外科始终走在国际显微外科发展的前列,并引导国际发展潮流:1963年陈中伟院士团队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断肢再植;1966年杨东岳教授实施世界首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973年完成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面部创面;1970年顾玉东院士在国际上首创膈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1986年又首创健侧第7颈神经(C7)移位术;1979年杨果凡教授发明“中国皮瓣”;1981年于仲嘉教授再造“中国手”;我国显微解剖的创始人钟世镇院士提出“皮瓣供区血管类型”;1984年徐达传等在国内报道了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
抚今追昔,老一辈硕果累累;继往开来,新青年风华正茂。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国显微外科不断耕耘创新、发展,不断取得耀眼的成就:徐文东教授团队在NEJM首次报道利用健侧C7移位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程国良教授等提出修饰性拇指再造理念;王增涛教授等提出拇、手指全形再造理念;2006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实施“换脸”手术;徐永清教授提出保留后上支持动脉的股方肌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上海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等通过建立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完全截瘫患者排尿功能;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举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的命名与规律的认识;柴益民、陈雪松等提出穿支皮瓣的跨区供血……这些研究都极大地推动了显微外科的创新发展,并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在徐永清教授看来,“我国显微外科前辈的功绩星光熠熠,他们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创新:有敢为人先、勇攀医学高峰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服务劳动群众的仁爱精神,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医学技术的科学精神,团结合作、敢于挑战风险的协作精神,无私奉献、培养后备人才的人梯精神。我们除了感怀前辈,更感重任在肩,要更加努力、更加奋发,争取再攀高峰,正所谓‘弦歌不绝、学脉赓续’。”
以创新为基石,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分会各项工作
1989年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成立,在分会一届又一届主任委员及全体委员会的努力下,我国显微外科蓬勃发展。2023年3月,徐永清教授当选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他看来,目前显微外科面临以下挑战:(1)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显微外科是一门需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做的学科,需要更多的青年俊才加入到学科中来。(2)新技术的挑战和应用。目前机器人、人工智能已经在其他医疗专业得到快速应用和发展,但显微外科领域尚未涉足。(3)新材料的应用。骨科、心血管外科、脑外科等学科的进步发展与新材料的研发息息相关,但目前应用于显微外科的新材料尚无较大突破。
谈及分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徐永清表示:“未来分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包括积极推动对外学术交流,组织好国内同行的学术会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如举办和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云南省医学会2023年创伤外科学、手外科学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显微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第12届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大会等;此外还要加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及多学科合作,显微外科本身就是一个跨域多专业的学科,跨学科的交流往往更能带来新的思考、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因此多学科的融合交流一定是必须做、必须多做的工作。二是推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创新,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创新,创新,再创新’将始终是我作为分会主任委员坚持推进的方向,这里面既包括技术的创新、术式的创新,还包括思路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器械以及设备的研发创新。三是做好人才培养。学科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后继有人,学脉赓续,因此,将显微外科精神传承给青年人、将显微外科的影响力传递给青年人将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具体举措包括作好青年学组委员的遴选,搞好青年论坛、病例大赛,作好各个显微外科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等。”
-小 结-
回顾过去,我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年轻一代要传承和发扬显微外科人精神,继续推动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以造福于广大患者。
徐永清教授强调:“只有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才能带给学科新的发展动力,未来显微外科要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临床转化,比如机器人辅助显微血管吻合、虚拟现实技术(VR)辅助显微手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基因编辑、数字化显微外科、导航技术等。”最后,他也对新一代显微外科人寄予厚望:“学科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对外交流,具备国际视野、拥有自如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将国外新的东西引进来、将我们代表性的东西传递出去,是我们这一代及未来显微外科人必须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