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13:24:54来源: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阅读:15次
今天是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的第二天,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在会议现场介绍了本次EHA大会上我国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我国血液肿瘤发展的挑战。
中国研究亮相EHA会议,CAR-T领域成果颇丰
马军教授回忆道:“我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出国的老医生,1980年我第一次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我记得当时只有两名中国学者参会,到现在已经43年过去了”。随后马军教授感叹说道,“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大会上的中国声音极少,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们第一批和第二批出国的血液肿瘤学者的突破,入选国际会议的中国研究逐渐多了起来。21世纪后,亮相国际大会的中国研究从每次有3篇,增加到10篇,到现在超过了百篇,最多可以达到360多篇”。
这次EHA会议上中国学者有近250余项研究成果面世,包括口头报告、壁报等类型。覆盖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多个血液领域疾病,涉及移植、细胞治疗等前沿治疗策略。中国学者在CAR-T、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ADC药物、双单抗等新药领域都做了研究报告。其中值得一提的重大突破是CAR-T细胞治疗,目前中国和美国的CAR-T临床试验占据了全球90%以上,我国有将近上千个CAR-T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且我国的研究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靶向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可以达到100%,CR率也非常高,13个月长期生存已经直追世界的最好水平。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数据也非常可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以及一些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方面我国学者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我国在异基因CAR-T、CAR-NK、双靶点CAR-T、三靶点CAR-T等方面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在CAR-T治疗后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方面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中青年医生走上国际舞台,中国血液学已迈向世界
非常可喜的是,在今年EHA会议上我国中青年学者的报告非常多。马军教授表示,“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中青年人的,中青年血液学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我们这老一代的医生非常欣慰,我国血液学事业终于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
“源头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壮大先进团队”是我国肿瘤学和血液学发展的关键
对于我国肿瘤学和血液学的发展,马军教授提出了三方面的关键问题。第一,缺乏源头创新,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在源头创新研发方面仍然是落后的。整体来看,我国创新药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第一世界是美国,每年大约上市10-13个创新药,且属于First-in class;第二世界为是英国和日本,每年有2-3个创新药上市;我们中国目前大约是0-1个,First-in class的创新药较少,往往是以me-too和base-too药物为主。第二,我国临床研究团队较少,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个医院就有130多个顶级的研究团队,而我国在血液肿瘤领域大约只有三十几个能接受国际临床试验的研究团队。第三,研发投入不足,我国生物公司和大型药企创新药的投入仍然在公司毛收入的10%以下,有的甚至是1%,而国际上大型药企创新药的投入往往都是在20%以上。
马军教授总结道,我们要从源头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壮大临床研究团队三方面进行突破,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创新药一定会迎来美丽的春天,也一定会迎来收割的秋天,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希望中国在源头创新药物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医患一家,医药一家,医政一家,大家共同为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达到更高的长期生存和更高的临床治愈努力奋斗”。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EHA军之鉴”
思想碰撞,热点频现,马军教授携手医脉通共同推出“军之鉴”栏目,马军教授在EHA现场,带来一线的研究速递、创新药物研究解读、临床研究热点讨论,带您全方位鉴赏EHA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