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21:10:40来源: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阅读:20次
商业化CAR-T产品的上市为复发难治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CIBMTR和美国淋巴瘤联盟均报道了阿基仑赛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的研究数据,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了循证依据,但目前尚缺乏中国人群大规模商业化CAR-T细胞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
在阿基仑赛注射液国内上市2周年之际,北京时间6月10日 (0:00-1: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王黎教授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2023年EHA国际会议中,以poster形式首次报道了在中国人群中阿基仑赛治疗r/r NHL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这是针对中国人群的首项、大样本量的CAR-T治疗r/r NHL的真实世界研究,是阿基仑赛在世界血液学术舞台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中位随访9.2个月,阿基仑赛治疗获得了与ZUMA-1关键注册研究和CIBMTR全球真实数据相当的bORR和bCR(83.2%/58.4%)。初步分析中国患者的中位PFS更长(12个月),12个月OS率达84.3%,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同时,中国患者使用阿基仑赛≥G3 NE发生率仅为1.0%,低于ZUMA-1和CIBMTR结果。
王黎教授表示此项研究结果“提示阿基仑赛对中国r/r NHL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与全球一致,安全性更好,将为中国淋巴瘤诊疗提供第一手的循证依据”。该研究成果被EHA和ICML两个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以Poster形式接收并展示。
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黎教授对此项研究进行解读。
阿基仑赛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首项中国人群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解读
王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已经成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受试者的标准治疗。2021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阿基仑赛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的r/r LBCL成人患者”[1]。应NMPA要求,为进一步了解阿基仑赛在真实情况下、在更广泛人群中,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 NHL)受试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者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ChiCTR2100047990)[2]。本研究共计划入组200例受试者。本次分析报道了101例M1疗效可评估受试者。这是目前CD19 CAR-T用于中国r/r NHL受试者的首个、大样本、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报道。研究结果已被EHA2023和17-ICML两个顶级国际学术会议接收[3][4]。
本研究纳入在中国阿基仑赛治疗认证中心接受阿基仑赛治疗的r/r NHL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最佳总缓解率(bORR)、最佳完全缓解率(bCR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其中,AESI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事件(NE)。本项非干预性临床研究未进行样本量计算,最终计划观察200例r/r NHL受试者的临床结局。
数据截止至2023年2月22日,共有来自全国17个治疗认证中心,1个月疗效可评估的r/r NHL受试者101例被纳入分析,与ZUMA-1二期研究入组受试者数量相当。
全部受试者的中位年龄为56.8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受试者占79.2%,≥65岁高龄受试者占24.8%,疾病分期III或IV期受试者占74.3%,既往接受ASCT治疗受试者占9.9%,原发难治受试者占44.6%,接受桥接治疗和联合治疗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69.3%和46.5%(表1)。
表1 受试者基线
*联合治疗定义为:输注阿基仑赛后疾病进展前的抗淋巴瘤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bORR达83.2%(95% CI : 74.4%-89.9%),bCRR达58.4%(95% CI:48.2%-68.1%)(图1)。各亚组缓解率一致,包括疾病类型、疾病分期、IPI评分、分子亚型以及桥接和联合治疗亚组。≥65岁受试者的疗效更佳,bORR达92.0% (95% CI : 74.0%-99.0%),bCRR达80.0% (95% CI : 59.3% - 93.2%)。
图1 缓解率与亚组分析
中位PFS为12.0个月(95% CI:7.3个月至NA),中位DOR与OS未达到(图2)。12个月OS率达84.3%(95% CI:74.2%-90.7%)。
图2 PFS与OS生存图
在中国受试者中,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3级CRS发生率为15.2%,与ZUMA-1和CIBMTR相当;≥3级NE发生率为1.0%,低于ZUMA-1和CIBMTR(图3)。没有发生5级CRS或NE。
图3 CRS与NE发生率
101例受试者中,54.5%接受了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57.4%受试者接受了托珠单抗治疗。与氢化可的松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中位累积剂量为2000mg,托珠单抗中位累积剂量为1048mg。皮质类固醇激素累积剂量与ZUMA-1队列6相似,远低于ZUMA-1队列1+2(图4)。
图4 CRS与NE的治疗药物剂量
最新发布的中国人群RWS数据,对中国人群复发/难治性LBCL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主要体现为:
1. 本研究是CAR-T治疗中国r/r NHL人群中的首项、也是大样本量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2. 获得了与ZUMA-1关键研究和来自CIBMTR的全球真实世界数据相当的bORR和bCRR。
3. 初步分析显示,中国受试者的中位PFS更长(12个月),但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4. 在中国受试者人群中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任意级别及≥3级NE的发生率均低于ZUMA-1和CIBMTR的研究。
王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导
法国国立生命与健康研究院博士后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青年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4项
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7项
上海市教委高原高峰人才
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