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19:14:1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94次
心血管疾病(CVD)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十大类疾病之首,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流行的双重压力,CVD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增高,给社会和居民带来的负担日益加重。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入实施,由北京医院和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CTSC)访谈已于 2023年6月2日10:00-11:00在北京顺利召开。
此次学术盛宴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和北京医院汪芳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北京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担任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和北京医院艾虎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就国内外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相关指南共识解读和探讨。
开场致辞
杨杰孚教授表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普遍存在,并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较多,一是心肌本身问题,例如病毒和细菌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第二个是血管病变因素,冠状动脉造影仅能观测到大血管,无法观测到微血管;第三个是心脏痉挛。临床上诊断过程中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辨识,常规检查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再考虑行核磁与PET-CT检查,临床医生须结合多方面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
指南共识解读
沈珠军教授解读了国内外指南共识,他表示微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重视度不足。中国多学科相关CMVD诊治共识从CMVD的病理⽣理、危险分层、临床评估、诊断、诊断辅助技术及治疗策略等全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议,2023年更新的日本JCS/CVIT/JCC指南也对CMVD提出建议,为CMVD的防治增加了新的思路。中国共识和日本指南肯定了尼可地尔的治疗地位,对于CMVD的心肌缺血患者,尼可地尔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访谈环节
赵世华教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肌钙蛋白阳性的诊断,一方面需考虑心肌梗死的程度和面积,另一方面,微循环结构变化引起的,例如心肌损伤等。对于病情诊断,影像只是一个方法,提供客观证据,最终还是要综合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正常,但肌钙蛋白阳性,做磁共振还是有必要的。
沈珠军教授: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包括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心肌非缺血性损伤,心肌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会逐渐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炎症是重点考虑因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疗过程中,微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评估以及检查手段的选
择都是极为重要的。
艾虎教授:关于微循环的研究存在一些瓶颈和障碍,例如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存在一些争议,目前来说,微循环阻力指数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ET-CT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加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杨进刚教授:肾功能不全、脓毒症、感染均有可能对心脏的微血管产生影响,造成心脏受累,进而发展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磁共振可以快速分辨微血管栓塞与炎症,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检查有关键的作用。
会议总结
汪芳教授总结道,冠脉微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是多样化的,最常见为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体现通过冠脉造影发现冠脉相对正常,心外膜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 。二维影像可以看到心脏血流大体的运动,但很难从中分辨出微循环,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识别出早期由于心肌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异常,同时还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疗效。2023年JCS/CVIT/JCC指南中指出:微血管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包括劳力或静息时的心绞痛症状、无显著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缺血和CMVD证据。抗心肌缺血药物为CMVD的主要治疗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以调整氧的供应,或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以改签供求关系。抗心肌缺血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短效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RAAS抑制剂(ACEI、ARB)、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等。最后,希望本次会议的内容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地诊疗思路,助力于CMVD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