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 11:46:41来源:第八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四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阅读:34次
第八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四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于2023年6月30日-7月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血液疾病的致病机制、临床诊断、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显著提升我国血液疾病的转化研究和创新诊疗水平。会议现场,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为我们分享淋巴瘤的诊疗现状与发展。
医脉通:近年来,多种新药及新型疗法不断涌现,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CD30阳性患者的治疗情况仍不容乐观,《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生存现状白皮书》的发布将推动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走向规范化,您认为《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生存现状白皮书》的发布对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的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
马军 教授
为进一步了解疾病诊疗现状,规范CD30阳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我们发布了《中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生存现状白皮书》。“白皮书”中介绍了目前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治疗药物进展,包括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BsAb)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而当今热议的ADC药物——靶向CD30 ADC药物问世后,使CD30阳性复发难治性患者如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等患者获益良多,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ALCL患者达到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虽然“新武器”——靶向CD30 ADC药物仅上市两年,但是已应用于千余例患者,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为了防止应用博来霉素导致的肺损伤以及部分化疗药物引起的第二肿瘤,在前线治疗中,我们对cHL患者采用CD30单抗进行治疗,患者的CR率与治愈率都达到不错的效果,此外,CD30单抗在CD30阳性PTCL患者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我相信在我国血液淋巴瘤团队的多年共同努力下,CD30阳性PTCL患者的生存现状将大大改善,同时,我们也期待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诊疗,我们也将继续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而努力奋斗。
医脉通:多年来,您和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血液肿瘤领域的发展,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与国际诊疗水平相比,现今我国血液淋巴恶性肿瘤的诊疗有哪些方面仍有待提升?
马军 教授
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为10/10万-12/10万左右,每年约有15万新发淋巴瘤患者。近20年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加强了与国际淋巴瘤联盟以及美国、欧洲、日本淋巴瘤学者的交流合作,使我国淋巴瘤的诊疗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谈淋色变”到“遇淋自若”,淋巴瘤的治愈率得到大幅提升。
但目前我国淋巴瘤仍面临着很大问题,欧美等国家淋巴瘤5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72%,我国目前仅有北上广等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达到60%以上,而全国平均5年无病生存率仅为39%左右。此外,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每年增幅5%,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25%-30%,淋巴瘤患者数目可能增加至30万/年左右,将成为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
所以,现阶段规范化诊疗是重中之重,只有推进规范化诊疗,才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服务。为了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愈率,我国专家学者们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全国388个淋巴瘤亚专科开展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工作并推广全程化管理,同时组建淋巴瘤MDT团队。我相信在“医患一家、医政一家、医药一家”的共同努力下,2030年淋巴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目标将再提高15%,患者将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医脉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诊治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您谈谈这两种治疗方案在血液淋巴恶性肿瘤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马军 教授
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治疗在中国发展迅速。2001年,首个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拉开了血液肿瘤领域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序幕,直至现在已经走过了22年历程。小分子抑制剂比如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奥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甚至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自2020年至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经批准了2种靶向CD19 CAR-T药物(阿基仑赛和瑞基奥仑赛)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2023年6月30日,NMPA也批准了靶向BCMA CAR-T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由此可见,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在血液淋巴恶性肿瘤中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
联合治疗也能够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治愈淋巴瘤的重要方法——CAR-T疗法可以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联合化疗。除此之外,小分子靶向药物、ADC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以及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等,除单独应用外,也可以进行联合治疗(如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的探索。我相信通过联合治疗淋巴瘤、骨髓瘤以及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会更长。
“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是党和政府的原则,也是肿瘤医生的使命。我期待未来淋巴瘤能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作为一种慢性病管理,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我们也将在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临床治愈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