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20:13:26来源:医脉通阅读:25次
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陆续登陆我国,血液肿瘤走向治愈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近日,由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编纂的全国首部《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血液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备受关注,有望为广大一线医生指明方向、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医脉通特别连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初窥共识进展,一探ADC究竟。
医脉通:作为《共识》的发起者之一,请您谈谈发起此《共识》的初衷与目的,目前进度如何?
马军 教授
ADC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药,中国已有三款ADC药物进入临床并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这三款药物分别是靶向CD30、CD22、CD79b的ADC。此后,其他ADC药物也陆续面世,其中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于2023年6月份被纳入优先审评1。值此之际,我们发起了《共识》的制定,希望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最大化地促进ADC药物在血液肿瘤领域的规范、安全应用,最终造福广大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临床治愈率。
医脉通:能否请您结合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谈谈您认为《共识》对未来的血液肿瘤临床工作有哪些积极意义?
朱军 教授
ADC药物目前在整个肿瘤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血液肿瘤领域更是热点之一,近几年先后有几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应用于血液肿瘤,包括靶向CD30和CD79b的ADC,以及即将在中国上市的靶向CD19的ADC。在中国,ADC药物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作为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特点以及毒副反应。对于中国临床医生来说,亟需深入了解ADC药物。因此《共识》应运而生,《共识》的发布是及时与必要的,它将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应用ADC药物提供参考与指导,并推动临床医生高效安全地使用ADC药物。
医脉通:目前ADC药物已成为血液肿瘤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类新药,一系列“战果”纷纷证实了其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当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特别是复发或难治(R/R)患者的治疗药物日益丰富,您认为靶向CD19的ADC药物Lonca有哪些优势,其在DLBCL领域的治疗地位如何?
马军 教授
目前仍有约30%-40%的D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复发/难治2,急需新药进一步提高疗效。Lonca是目前唯一靶向CD19的ADC药物,有效载荷是ADC的弹头,通常是一种高细胞毒性药物。Lonca采用了更先进的分子设计,其搭载的细胞毒性药物PBD二聚体的杀伤癌细胞效果更好3。
在一项关键临床研究(LOTIS-2)中4,Lonca单药治疗R/R DLBCL患者总缓解率(ORR)达48.3%,完全缓解(CR)率达24.1%,体现出良好的单药有效性,包括对一线治疗耐药、对既往所有治疗均无效、具有双/三打击,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Lonca于2021年获FDA快速批准上市,用于R/R DLBCL的治疗5。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亦附(有)条件批准Lonca治疗R/R DLBCL6。
Lonca应用于二线治疗的潜力同样较大,在Lonca单药疗效的基础上,继续探索Lonca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Lonca+R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LOTIS-5研究7的早期数据显示,Lonca+R方案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患者,ORR可达75%,CR率可达40%,且在仅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患者中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可控。综合来说,Lonca+R具有缓解率高、起效快、耐受性好、用药便捷、可应用于门诊的优势,应用于二线治疗潜力巨大。
Lonca有望在R/R DLBCL二线和末线治疗中起到较大作用,且对既往经CA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败的患者疗效较优,期待Lonca上市后可使患者获益。
医脉通:在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的今天,您认为Lonca的应用潜力如何,还有哪些前景值得期待?
朱军 教授
Lonca是近三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ADC药物,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被报道,2021年在欧美获批上市,同一年在中国获批注册临床试验。回顾首个ADC药物的上市时间,中国与欧美相比延迟将近10年。而Lonca在全国多家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于2023年4月份在中国的注册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6月份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治疗二线或多线系统治疗后的R/R DLBCL成年患者,其新药申请(BLA)也已提交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与靶向CD30的ADC药物在中国的上市速度相比,Lonca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中国目前已经接轨全球的先进速度,使国内的患者能够及时地使用Lonca这类安全有效的新药,为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中国经验。且临床试验数据提示,Lonca在中国患者中具有卓越的近期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目前淋巴瘤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Lonca作为靶向CD19的ADC新药,将为R/R DLBCL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选择,相较于目前的CAR-T、双抗等治疗手段,Lonca单药方案是一种可及性更广、耐受性更好、使用更便捷的治疗选择。期待Lonca能够顺利获批上市,从而为中国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新的选择。
总结
《共识》将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促进ADC药物在血液肿瘤领域的规范化应用。Lonca作为目前唯一靶向CD19的ADC药物,已在R/R DLBC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期待早日上市给中国患者带来新的选择与希望。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朱军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血液肿瘤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