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 19:09:00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医脉通医学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言
夏花绚烂,冰城相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于2023年7月7日至8日共同主办“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分享头颈肿瘤领域的亮点研究。
医脉通:今年ASCO会议中头颈肿瘤领域迎来众多新进展,能否请您为我们分享解读下其中您比较感兴趣的研究,其对临床实践有何影响?
郭晔教授:今年ASCO头颈专场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于芝加哥大学一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局晚期头颈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既往研究大多针对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在手术治疗前采用新辅助的免疫治疗,已经证明免疫治疗的前移能够带来疗效的提升。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也能够达到比以往新辅助化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非常期待关键性的临床注册研究探索头颈部鳞癌能否同非小细胞肺癌一样,将免疫治疗前移至术前新辅助阶段。
今年的DEPEND研究所不同,它针对的是较晚期的IVA-IVB局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通常手术难度较大,常采用根治性放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DEPEND研究探索了在根治性放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同时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会降低后期放疗剂量,缩小放疗的照射范围,特别是不做颈部的预防性照射。结果显示,对于免疫联合治疗有效的患者,两年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该研究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未来需要更大样本或随机对照研究来加以验证。
医脉通:本次会议上公布了EGFR/TGFβ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在HPV阴性患者中达到了65%的客观缓解率,您如何看待这一方案的前景?
郭晔教授:这项研究(Abstract6005)结果是近两年来新药领域中非常亮眼的数据。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了抗EGFR单抗联合PD-1单抗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双特异性抗体BCA101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单臂研究结果显示,对于HPV阴性的头颈鳞癌,BCA101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能够带来较优的客观缓解率和生存率。该研究再次验证了抗EGFR通路在HPV阴性头颈鳞癌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免疫治疗联合的协同作用。TGFβ除了对免疫微环境有调节作用外,其对NK细胞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如西妥昔单抗等基于ADCC作用杀伤肿瘤细胞的药物通常也非常依赖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因此,TGFβ在组合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粘合剂”的作用,既可能与抗EGFR单抗起协同作用,又可能对免疫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研究仅为初步探索的小样本、单臂研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或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希望在探索过程中,我国的研究者能够跳出既定思路,不盲目跟随国外相关的临床研究,更多地从机制、临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医脉通:在本次ASCO会议上,中国学者公布了多项鼻咽癌的研究成果,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目前的治疗难点和探索趋势是什么?
郭晔教授:鼻咽癌作为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特有的癌种,我国发病人数占据了全球50%左右。一直以来,中国鼻咽癌的研究引领着全世界,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很多指南都引用了中国发表的临床研究。在过去几年间,ASCO头颈专场,都会纳入中国鼻咽癌学者的临床研究,今年也不例外。经过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指南已经改写了诱导治疗、辅助治疗等推荐和策略,建立了更符合临床实践的标准治疗手段和方案。
今年鼻咽癌领域研究的亮点在于将免疫治疗引入到了新辅助、同步放疗、以及辅助治疗阶段。初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获益数据尚未成熟。目前的难点在于不同的研究,是在不同的阶段相继产生的,采用的对照组并不恒定,其试验变量存在较大的混杂因素。所以今年ASCO头颈专场中的讨论专家也提出了,目前局晚期鼻咽癌已有较大进步,开展了多项开创性研究,但仍缺乏头对头研究以探索最佳治疗策略。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细分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筛选不同治疗策略的优势患者群,让更多患者更好地从治疗中获益。随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开展,我国鼻咽癌,特别是局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进一步达到个体化、精准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管理远期毒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