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倾听生命旋律,协奏巅峰未来,恒瑞血液高峰论坛暨恒曲两周年庆圆满落幕

2023-07-19 13:09:52来源:恒瑞血液高峰论坛暨恒曲两周年庆阅读:24次

     敲响时代之音,共谱血液华章。由恒瑞医药主办的“恒瑞血液高峰论坛暨恒曲两周年庆”已于2023年7月16日在武汉盛大召开。会议囊括主会场、出凝血分会场、AA&MDS分会场和淋巴瘤分会场,并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联袂担任大会主席,携手国内外血液领域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以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为中国血液病患者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医脉通特别整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主会场

 

博采众长,孜孜以求。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胡豫教授、沈志祥教授、马军教授、黄晓军教授、王建祥教授、吴德沛教授、朱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在血液疾病治疗的征途中,期望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制药企业继续发挥持之以恒的创新力,立足中国辐射全球,为血液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更好、价优、便捷的新药。血液学专家学者将携手医药企业,共同推动中国临床研究进步,以研究带动临床,为中国血液学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1.png

胡豫教授致辞

 

2.png

沈志祥教授致辞

 

3.png

马军教授致辞

 

4.png

黄晓军教授致辞

 

5.png

王建祥教授致辞

 

6.png

吴德沛教授致辞

 

7.png

朱军教授致辞

 

恒瑞医药总经理戴洪斌先生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给予恒瑞医药的肯定和勉励。作为植根中国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恒瑞医药应肩负起时代重任,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恒曲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非肽类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上市后纳入国家医保,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具可及性的全新选择,目前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未来有望服务全球患者。创新药的研发是高投入、长周期和高风险的过程,恒瑞医药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292亿元,已获批上市13款自研创新药和2款引进创新药。未来,恒瑞医药将继续秉持为患者服务的初心,与各位专家一道为患者健康、为中国健康事业谱写永恒的乐曲。

 

8.png

恒瑞医药总经理戴洪斌

 

随后,全体与会专家共启恒曲两周年庆庆典仪式,中国原研药物将为全球血液领域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更多患者延续生命的旋律。

 

9.png

恒曲两周年庆庆典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马军教授回顾了血液肿瘤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我国血液学事业未来发展。血液肿瘤正迈向精准诊疗时代,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CAR-T等疗法不断丰富血液肿瘤的“武器库”。过去数十年,我国血液工作者为血液学发展前赴后继,未来也将持续探索更多新药和更优方案,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新生机。

 

10.png

赵维莅教授和侯明教授主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恒瑞医药医学高级总监肖珎予女士汇报了恒瑞医药研发管线。恒瑞医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了广泛的治疗领域布局,并在血液领域持续深耕,已围绕血液肿瘤及其他血液病等适应症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目前布局近十款创新产品,其中硫培非格司亭、卡瑞利珠单抗、海曲泊帕、林普利塞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致力于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

 

11.png

宋永平教授和黄慧强教授主持

 

12.png

恒瑞医药医学高级总监肖珎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方平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Seràgnoli血液学研究所Pier Luigi Zinzani教授通过解读几款已获FDA批准上市的PI3K抑制剂相关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阐述了PI3K抑制剂在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作为在淋巴瘤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教授还展示了其参与的几项关于PI3K抑制剂治疗iNHL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其团队宝贵的实践感悟。

 

13.png

陈方平教授主持

 

14.png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齐军元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海格教授Pier Luigi Zinzani教授探讨了PI3K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表示PI3K抑制剂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新型PI3K抑制剂升级了药物结构和用药方案,毒性可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缓解率,期待其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更多淋巴瘤亚型中的尝试。此外,为了更好地筛选出适合应用PI3K抑制剂的患者,未来也有必要开展更多大样本研究,以加速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15.png

讨论环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施均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eyu Ni教授分享了血小板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的意义。血小板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在血栓与止血、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肿瘤转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抗血小板GPIb抗体可能导致非经典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抗体介导的免疫抑制或可预防其发生。l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去唾液酸化是一种不依赖Fc的血小板清除机制,也是决定ITP标准治疗缓解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替换.jpg

张晓辉教授和施均教授主持

 

17.png

Heyu Ni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石艳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自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磊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泽平教授Heyu Ni教授从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究了血小板功能的多样性,表示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并无出血表现,也进一步证实血小板除参与血栓与止血外,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有关。

 

18.png

讨论环节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凤奎教授的共同主持下,Leukemia杂志主编Robert Peter Gale教授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病因出发,阐述了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在AA中的应用。教授指出许多AA均由免疫介导引起,TPO-RA可通过TPO-R信号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发挥升血小板作用,在输血依赖型/非输血依赖型和重型/非重型AA中均具有活性,未来可探索将其与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并在更广泛患者人群中进行应用。

 

19.png

张连生教授和张凤奎教授主持

 

20.png

Robert Peter Gale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明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凤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Heyu Ni教授Robert Peter Gale教授围绕移植和TPO-RA在AA中的地位以及海曲泊帕治疗AA的作用机制展开对话,为与会专家学者带来了深刻认识和广泛思考。

 

21.png

讨论环节

 

胡豫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高航先生与一例ITP患者一起讲述了她与ITP抗争的故事。患者确诊前血小板减少近3年未重视,治疗期间发生脑出血,处理后口服激素长达两年,带来严重副作用,换用TPO-RA后生活重归正轨。借此呼吁每位患者应重视ITP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并配合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2.png

胡豫教授和牛挺教授主持

 

主会场落下帷幕,大会主席总结到,本场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血液学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内容从基础到临床、从历史到未来、从医生到患者徐徐展开,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上午的议程精彩不断,下午也将延续精彩。

 

出凝血分会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出凝血分会场由胡豫教授、侯明教授、张晓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杨仁池教授张磊教授担任主席,几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出凝血疾病学术会议接连不断,指南共识相继发布,相关研究也频频在国际发出中国声音,我国在出凝血疾病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当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努力追上国际血液学进步的步伐。

 

牛挺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朱尊民教授的共同主持下,Heyu Ni教授深入讲解了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新冠肺炎等领域的多功能价值,石艳教授从疾病本身出发,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全方位剖析了ITP诊疗思路。TPO-RA是指南推荐的ITP二线治疗首选,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教授杨凤娥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朱铁楠教授以海曲泊帕为例,详述了TPO-RA在ITP中的应用价值及管理。而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丽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韵枫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冯一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付海霞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叶洁瑜教授对TPO-RA治疗ITP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

 

血小板减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张曦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伟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王椿教授简述其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并展望了TPO-R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前景。河南省肿瘤医院周虎教授通过解读EHA年会最新公布的TPO-RA用于ITP、AA和移植领域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TPO-RA的重要地位。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登举教授、石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吴亚妹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席亚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莉教授就TPO-RA的实际应用分享了宝贵经验。

 

胡豫教授的主持下,梅恒教授介绍了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ITP全程管理质量提升项目,致力于推动我国ITP规范诊疗的发展。出凝血分会场落下帷幕,Heyu Ni教授总结到,中国科研实力与日俱增,今后应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开展,积极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协力推进血液学事业蓬勃发展。

 

23.png

 

24.png

 

25.png

 

26.png

 

27.png

 

28.png

 

29.png

 

30.png

 

AA&MDS分会场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AA&MDS分会场由张连生教授、付蓉教授张凤奎教授担任主席,几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AA&MDS分会场内容紧密结合EHA前沿进展,与会专家深入交流临床用药体会,将为各位同道用好新药提供一定参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俣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韩冰教授通过分析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梳理了TPO-RA时代与前时代非重型AA的治疗策略。施均教授由AA发病机制入手,结合EHA精华内容,阐述了移植和TPO-RA治疗AA的最新进展。鉴于我国儿童AA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出2-3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绍燕教授着重介绍了儿童AA的治疗进展和移植植入不良/失败的管理策略。随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强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艳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熊昊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立民教授畅谈AA治疗新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晋松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王顺清教授分享了重型AA移植治疗进展,指出将北京方案和PTcy方案各自优化及融合发展将为重型AA治疗带来新机遇。江苏省人民医院何广胜教授分享了TPO-RA一线联合治疗AA的新突破,TPO-RA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治疗(IST)或将改变重型AA的治疗格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敏教授系统阐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新进展,指出TPO-RA可改善低危MDS造血功能,并减少出血,可考虑在M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应用。而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岩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清池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成伟教授交流了临床治疗AA/MDS的经验心得。

 

AA&MDS分会场落下帷幕,会场主席总结到,感谢各位专家的全程参与和积极讨论,中国原研药物展示出的良好疗效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信心,也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31.png

 

32.png

 

33.png

 

34.png

 

35.png

 

36.png

 

37.png

 

38.png

 

39.png

 

40.png

 

41.png

 

淋巴瘤分会场

 

上下求索,共谋发展。淋巴瘤分会场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宋永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黄慧强教授担任主席,几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场会议汇集了来自病理科、肿瘤内科、血液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讲题富有价值,各位同道必将不虚此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沈建箴教授齐军元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孙琦教授解读了第5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更新内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包芳教授由T细胞淋巴瘤疾病负担及治疗概况引出了PI3K抑制剂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最新进展。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通过梳理临床研究成果及指南推荐情况阐明了长效G-CSF在淋巴瘤、白血病领域以及移植中的应用价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则着眼临床实践,深入探究了淋巴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随后,在白鸥教授蔡清清教授的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吴国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云教授张旭东教授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郁。

 

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文瑜教授的主持下,叶海格教授深度剖析了PI3K抑制剂在NHL治疗中的价值,Pier Luigi Zinzani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共同详述了PI3K抑制剂和双特异性抗体、CAR-T等热门疗法在淋巴瘤领域的治疗探索以及PI3K抑制剂为血液肿瘤治疗带来的新突破。随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杰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秀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Pier Luigi Zinzani教授、王亮教授共话PI3K抑制剂未来发展,为中外学者带来淋巴瘤治疗广泛思考。

 

淋巴瘤分会场落下帷幕,会场主席总结到,血液学发展势头迅猛,期望国内创新医药企业积极投身于新药的探索与研发,以造福更多患者。

 

42.png

 

43.png

 

44.png

 

45.png

 

46.png

 

47.png

 

48.png

 

49.png

 

总结

 

恒瑞血液高峰论坛暨恒曲两周年庆圆满落幕,会议期间,众多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血液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发展方向,彰显了血液学工作者的风采。国内创新医药企业也将持续推动新药研发与可及,为血液病患者开辟光明未来,助我国血液学事业更进一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