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16:12:31来源:罗氏肿瘤高峰论坛阅读:21次
2023年7月15日,罗氏肿瘤高峰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齐聚国内外各肿瘤领域资深专家,围绕肿瘤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创新研究转化等多个话题展开兼具理论指导意义与临床实践价值的多维度交流,旨在为中国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治疗体验。
医企对话
助力构筑肿瘤治疗及科研创新良好生态
延长生命长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负担,是临床医师与制药企业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仍有待医企双方共同探索与解答。在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临床科学负责人沈淑仪博士的主持下,多位专家于圆桌讨论中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分析道:“在创新药物层出不穷的当下,全方位改善患者获益应从规范化诊疗、药物经济学观念传递、长期随访以及生存质量改善等方面入手。应通过疾病教育、强化长期随访、开展心理疏导辅助患者建立正确治疗理念,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补充道:“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对诊疗全流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以及时发现、干预不良事件。此外,肿瘤应分而治之,即在不同疾病阶段树立不同治疗目标,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切勿过度治疗。”
与此同时,讨论嘉宾从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探讨中国肿瘤科研事业发展之道。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指出:“将中国临床实践融入国际多中心研究,需临床医师与制药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临床医师整合临床实践中未满足需求及创新理念,通过与制药企业沟通、协作、转化,推动中国成果走向世界,惠及更多患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结合中国特色肿瘤分享道:“我国部分肿瘤的发生与诊疗具有中国特色——如我国肝癌多经由‘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而来,与美国肝癌病因存在明显差异,且国内临床指南及实践与海外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应针对不同国家疾病特点与临床实践进行研究设计与探索,以贴合不同国家的肿瘤诊疗国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从科研人才三要素角度分享道:“个体主动性、团队氛围及科研环境是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个体应始终保持对科研敏锐的洞察力、坚韧不拔的耐心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克服科研难题,并抓住各类学术交流机会。此外,科研人才培养亦离不开制药企业的支持,推动中国科研人才成长,助力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永宏教授补充道:“随着医疗的发展,医院需要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即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和科研能力,以及广博见识、敏锐洞察力和钻研精神。制药企业通过平台搭建促进了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塑造了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环境。未来期望制药企业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临床医师诊疗思路,为临床研究及国际交流开拓思路。”
此外,讨论嘉宾通过医企合作角度探讨了数字化及个体化医疗落地的优化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永宏教授指出:“数字化医疗在医疗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数据质量各异、数据孤岛以及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未来仍需国家、制药企业、医院等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数字化医疗的政策环境,建立质量优、安全性佳的数据平台,以更好地服务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补充道:“当前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平台,通过培训数据输入人员,质量管控基础数据等方式提高数据库的质量,从而改善研究质量。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研学者应合理利用该技术辅助研究课题的筛选,保障科研内容的创新性,监控临床研究各环节体系,深度挖掘大数据蕴藏的研究亮点。”
多方对话
探讨转化医学发展的桎梏与破局之道
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是转化医学两个重要支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双向循环仍有待进一步解答。在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外部合作关系负责人郑中洲博士的主持下,医企双方代表共同围绕转化研究开展、人才培养以及转化研究痛点等问题分享了观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表示:“转化研究由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因此其需要双方具有‘共同语言’,推动转化研究的落地。临床工作者应具有足够的科研背景,可以提出能够被现有技术回答的问题,并有参与、主导研究思路的能力。”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结合其转化研究经验分享道:“中国具有可观的肿瘤患者数量,不仅可以采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亦可收集多样的生物标本信息。因此,可通过充分挖掘、整合中国临床资源,赋能转化研究,解答临床实际问题,推动创新疗法的问世,惠及更多肿瘤患者。”此外,基因泰克研究与早期研发部门高级主任研究员叶欣博士分享了临床样本赋能药物研发的经验:“在海外转化研究过程中,基因泰克亦曾遇见过转化研究样本质量参差不齐。既往经验提示,可与研究型医院合作,依靠医生经验和医院数据库,提升转化研究质量,促进转化研究进程。”
随着多方的通力协作,转化研究已取得了诸多突破以及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及痛点亟待优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表示:“目前,临床医师拥有数量庞大的样本,但难以从中梳理出可用标本。未来应关注样本资源的合理、正确使用,推动转化研究的开展与落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从人才队伍等角度分享道:“我国转化医学的痛点在于缺人、缺钱以及缺药,即从事转化医学的人员不足、开展转化医学的资金不足以及早期研发阶段的创新疗法可及性不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补充道:“除庞青松教授提及的三点外,我国转化研究还缺乏相关培训及配套的资源,难以系统性培养临床工作者的科研转化能力以及充分供给多维度资源。未来应注重相关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资源配置,以改善转化医学人才队伍现状。”
总结
无论是转化医学的发展,还是创新疗法的研发,均需要医企双方共同努力。医者将临床未满足之需转化为科研问题,通过与制药企业沟通、合作,利用现有技术与资源,共同解答临床疑虑,推动中国肿瘤事业迈向新台阶。此外,会议还针对“识微见远: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与势”、“分子肿瘤学:靶向治疗肿瘤的根源”、“追本溯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防肝癌消融术后复发的机制探索”、“肝癌精准诊疗探索”、“从临床医生角度看转化研究价值的最大化”等话题展开论述,向业内传递盛会的精华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