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 17:52:25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CD30阳性(+)淋巴瘤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等。复发/难治性(R/R)CD30+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选择有限。作为新型CD30靶向抗体偶联药物,BV治疗CD30+淋巴瘤*已有10余年全球治疗经验,得到超195项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验证。2023版NCCN指南推荐BV作为R/R sALCL的首选治疗药物、R/R cHL的推荐治疗药物,以及CD30+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蕈样真菌病(MF)系统性治疗的优选。随着BV进入2023年国家医保,促进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可及性。对于患者而言,不仅降低了经济负担,还提高了依从性。本期特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海燕教授分享BV规范用药的优势与策略。
杨海燕教授:足剂量和足疗程用药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剂量不足可能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导致治疗作用有限,而用药疗程数不足则可能增加疾病复发风险,加重后续治疗负担。足量足疗程BV用药有助于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促进疗效进一步提高。
规范化用药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前提,用药时不仅需要遵循指南/说明书,也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BV说明书推荐R/R cHL或R/R sALCL且疾病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应至少接受8个周期和至多16个周期(约1年)的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pcALCL/MF患者应接受至多16个周期的治疗1。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剂量、足量的疗程和规范的方案,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根据一项病例报告,一例R/R sALCL患者一线接受CHOP(
杨海燕教授:BV在R/R cHL和R/R sALCL等CD30+淋巴瘤*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多项临床试验报告了CD30+淋巴瘤患者在BV单药治疗后的长期缓解。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患者应严格遵循治疗计划、确保足量足疗程规范用药,以助力CD30+淋巴瘤*走向治愈。
一项土耳其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入组58例R/R cHL患者,旨在评估BV单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位治疗周期数为7(2-18)。在早期评估中,入组患者接受2–5个周期BV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26.5%。6年长期随访后,CR率为31%,CR患者预估5年总生存(OS)率为60%,9%的患者在BV单药治疗取得CR后获得长期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75个月3,4。
对于接受BV治疗的R/R sALCL患者,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单中心分析评估了BV单药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并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了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患者中位治疗周期数为9(4-16),CR率为80%,CR患者3年OS率达100%。同时观察到该分析中4名老年(≥60岁)患者也均达到CR5。
真实世界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提示,BV单药方案是R/R CD30+淋巴瘤*患者潜在的治愈性治疗选择。足量足疗程使用BV治疗CD30+淋巴瘤*,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临床获益,提高患者治愈可能。
杨海燕教授: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BV治疗CD30+淋巴瘤*安全性良好、耐受性良好。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良反应可控,因此保障了BV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良好。同时,对于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经科学有效的管理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依从性,这将有助于实现足量足疗程的BV治疗,从而提高患者临床获益。
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使用BV的主要不良反应,发作中位时间为10~15周,80%患者经处理后可获得改善,50%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症状完全消失。对于级别较轻的周围神经病变应进行症状监测。如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恶化需推迟给药、减少剂量或终止BV治疗。
其次需关注的不良事件为
漫长的治疗周期和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但基于安全性良好,更多CD30+淋巴瘤*患者有机会耐受BV的规范治疗,从而实现最大获益。
总结
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及疗程数对患者的规范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足量足疗程规范用药将助力CD30+淋巴瘤*患者获得更佳疗效,走向治愈。在全程治疗中,有效管理不良事件,也将助力更多患者实现足量足疗程的规范治疗。
杨海燕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专家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注释:
*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适用于治疗以下CD30阳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蕈样真菌病(MF)。
审批编号:C-APROM/CN/ADCE/1126 2023年7月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维布妥昔单抗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