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4:55:37来源:医脉通阅读:7次
夏花烂漫,烁玉流金。2023年7月22日,由百济神州主办的“第七届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The 7th BeiGene Hematology Summit)”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继续以“百创新药 济世惠民”为宗旨,特邀国内外血液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等亲临现场,就淋巴瘤、骨髓瘤以及白血病等血液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深度剖析血液肿瘤领域热点话题,全方位传递领域最新进展,共同探索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浩瀚星辰。医脉通特整理本次会议主会场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擘画蓝图,吹响号角——盛会开启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进行现场致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于线上进行致辞。他们表示,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医生没有药物作为武器就无法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60年来,我国血液肿瘤领域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患者生存得到显著改善。风雨兼程,不负遇见,百济神州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中国血液肿瘤领域专家相互守望,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了血液肿瘤领域变革和突破。医患一家、医药一家、医政一家,三家一体,未来让我们继续协作、创新、转化,用行动让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为治愈全世界的患者奉献力量,共同奏响生命乐章。
马军教授、黄晓军教授、王建祥教授、沈志祥教授、赵维莅教授、朱军教授、吴德沛教授和胡豫教授致辞
百济神州领导致辞
在沈志祥教授主持下,百济神州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博士致辞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学者站上国际一流学术舞台,中国创新药物凭借着优异高质量临床数据和治疗潜力走出国门,惠及了更多全球的患者。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经过数年的累积,已成为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宴,亦为国内外的专家开放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希望在未来与各位专家和业界的同仁继续紧密协作,共同探索更高质量的创新方案,推动全球血液肿瘤领域的融合与进步。
沈志祥教授主持
吴晓滨博士致辞
启动仪式
百创新药,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济世惠民,谱写人类健康的伟大乐章。大会主席团和百济神州公司各位领导共同参与了第七届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的启动仪式环节。
启动仪式现场照片
时迁物换,革故鼎新——百创新药篇
在马军教授主持下,百济神州公司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医学事务负责人钱洪宇女士对百济神州的研发管线进行介绍。在百济神州公司发展的13年历程中,确立了在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领域的重点布局,已覆盖全球瘤种的80%。目前研发管线中,百济神州公司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优药品各占50%,广泛地应用于血液肿瘤以及实体肿瘤等疾病领域。在血液肿瘤领域,BTKi、BCL-2i、BTK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BTK-CDAC),以及免疫治疗等药物涵盖了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血液疾病。展望未来,百济神州公司研发将厚积薄发,2024年后,每年将有十余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发阶段。百济神州致力于研发创新,为全世界的癌症患者提供有效,可及且可负担的好药,惠及全球数十亿患者。
马军教授主持
钱洪宇女士作报告
“淋”危不惧,纵横驰骋——淋巴瘤篇
BTKi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持续进展
在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的主持下,牛津大学肿瘤学系血液科荣誉顾问Anna Schuh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近年来,随着新疗法的引入,CLL患者生存率取得了极大的提升。SEQUOIA研究显示,随访43.7个月,与BR方案相比,泽布替尼一线治疗为CLL患者带来了更优的PFS,42个月PFS率分别为82.4% vs. 50.0%(P<0.0001)。ALPINE研究以及其他汇总分析表明,泽布替尼较伊布替尼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此外,MRD指导的联合治疗方案评估正进入3期研究阶段,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固定疗程二联治疗方案,如伊布替尼联合维耐克拉的方案现已被欧盟等国家批准为一线治疗方案,百济神州公司的泽布替尼可以作为二联方案和三联治疗方案良好的的联合选择,其疗效仍在评估中,期待研究数据的公布。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非共价BTKi,BTK蛋白降解剂和T细胞参与的疗法更多数据,这其中的一些产品也包含在百济神州公司的产品线中。
王欣教授主持
Anna Schuh教授作报告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优化选择:挑战与未来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的主持下,赵维莅教授结合瑞金医院最新研究进展及近期国际大会的更新数据,对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MCL(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行分享。以ZR2(泽布替尼,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为代表的Chemo-free方案可成为老年DLBCL患者更高效低毒的治疗选择,同时,类似的Chemo-free方案也可以成为未来DLBCL探索的方向之一。在MCL中,一线治疗的选择仍需进行优化;免疫化疗联合BTKi的诱导方案可以改善一线MCL患者的缓解深度,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如BTKi维持)可以改善MCL患者的生存情况。高危MCL患者存在未满足治疗需求,新型药物的组合(如联合BTKi,BCL-2i或CD20等)或可以克服高危患者的不良预后结局。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新药的加入对于特殊亚型患者的获益都会成为未来侵袭性淋巴瘤的探索方向。
黄慧强教授、张连生教授主持
赵维莅教授作报告
大咖论道
讨论环节,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的主持下,Anna Schuh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荣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吴尚儒教授、赵维莅教授围绕“临床实践中,可从BTKi中获益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类型”、“Chemo-free方案是否是未来探索方向,是否可逐渐适用于整体患病人群”,以及“哪些靶点可成为复发难治患者的探索方向”等话题展开了积极探讨。
大咖论道环节现场照片
聚焦前沿,纵览进展——骨髓瘤篇
RRMM的临床管理策略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的主持下,澳大利亚墨尔本圣文森特医院Hang Quach教授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管理策略作出精彩报告。对于RRMM患者,早期应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带来最大的获益,同时也考虑患者的耐受性,治疗不应以增加毒性为代价。在RRMM治疗中三联药物方案通常比二联更有效,建议使用至少1种新药,比如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
付蓉教授、李娟教授主持
Hang Quach教授作报告
真实世界MM治疗结局带来的思考与展望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和上海长征医院杜鹃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爱军教授介绍了真实世界治疗模式带来的思考并展望了危险分层对治疗模式演变的影响。近年来MM获批新药越来越多,但无论治疗线数或危险分层如何,真实世界中MM治疗仍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为主。目前真实世界MM的生存尤其是高危患者预后不佳,中位总生存期仅有4年。对于起始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1)将危险分层整合到治疗策略中,对高危患者采用强方案获得深度缓解以延缓复发;(2)可采用新一代PI卡非佐米和CD38单抗的四药联合方案加深缓解和MRD转阴率;(3)MRD作为指导性指标,识别复发风险低的患者并指导治疗中止。
侯健教授、杜鹃教授主持
刘爱军教授作报告
巅峰对话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的主持下,Hang Quach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洋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战榕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庄俊玲教授就“针对首次复发MM患者,您如何结合既往治疗情况考虑治疗方案选择?如何更好地发挥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治疗优势?针对高危NDMM患者,诱导/移植/维持各阶段的治疗目标分别是什么?您如何考虑治疗方案来实现目标?”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巅峰对话环节现场照片
共话免疫,未来可期——白血病篇
如何将免疫疗法整合入B-ALL一线治疗——E1910带来的思考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倩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的主持下,梅奥诊所Mark R.Litzow博士回顾了E1910试验设计和结果,并介绍了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免疫方案与试验结果。Mark R.Litzow博士认为,
江倩教授、刘启发教授主持
Mark R.Litzow博士作报告
AML的诊治新进展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的主持下,王建祥教授分享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及危险分层演变以及精准治疗进展。近期ELN及WHO均更新了AML诊断分型标准,更加重视遗传学异常的意义,其中ELN 2022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进一步细化了中危及高危患者类型,使得三组患者的预后区别更加明显,更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初治AML治疗模式根据是否耐受强化疗分为Fit和Unfit,再结合遗传学异常联合靶向药物:对于Fit患者,精准治疗为主要趋势,MRD逐渐应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或监测复发风险;对于Unfit患者,阿扎胞苷+维奈克拉为基石疗法,可带来长达22个月的缓解时长。目前BCL-2i的联合探索及新型BCL-2i BGB-11417的临床开发也初见成效,有望进一步改善Unfit AML患者治疗结局。
景红梅教授主持
王建祥教授作报告
名家聚焦
讨论环节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主持,Mark R.Litzow博士、王建祥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魏旭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对“您如何看待免疫疗法在初治B-ALL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包括适用人群、治疗方案组合。新药时代,您如何看待传统化疗和新药如Bcl-2i、HMA、FLT3i、IDH1i等之间的地位变迁?未来中国的AML精准治疗模式如何发展?”话题分享了诸多真知灼见。
名家聚焦环节现场照片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总结道,本次会议圆满举办,相信线上线下参会的医学同道都有不少启发。多年来,百济神州在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领域都带来了非常好的药物与治疗效果,例如BTKi泽布替尼,希望百济今后继续研发更多first in class药物,造福广大中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