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人物专访 | 解立新主任:危重症每天与「险滩暗礁」撞面……医生是一个在神-人-鬼之间游离的职业

2023-07-25 09:11:35来源:呼吸界阅读:28次

解立新: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

解立新主任与迅速康复的危重症患者合影

 

解立新主任的行医生涯与别人不同的是多次「创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那是我人生中的『首次创业』,那个时候很简单,跟着上级医生、按照科主任的要求做就行了。后两次创业却都是在白纸上画蓝图,从零开始。」

 

「2011年底,我作为科主任到海南三亚创建了301医院海南分院呼吸科;第三次则更有挑战,按照军队卫勤系统改革举措,301医院将驻京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进行合并。2020年5月22日,我们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309医院)成立了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我担任学部主任。」

 

「此举整合了301医院绝大多数医学中心的呼吸科,并纳入了原309医院的胸外科、血管介入团队和外科ICU,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毫无经验可循,如同『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画大饼』,从无到有,异常艰难。」

 

解立新主任讲话挺有意思,他将自己在部队从医生涯的「三次转折」生动形象地比喻成「三次创业」,颇有一番「在自己人生里轰轰烈烈打江山」的味道……

 

瞬间血块完全堵塞气道,患者窒息死亡……我们离她房间只有20米,生命真是太脆弱了!

 

1990年,解立新大学毕业后进入呼吸科,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回顾起一步步走来的职业生涯,他说,有三个病例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记得1990年毕业后刚到科里报到,刘主任就让我跟上级医生值班,工作的第二天,记得当晚六七点钟我们吃完饭刚回来,就听住院病房家属在喊,冲过去一进门,看到那个40多岁的大姐『大咯血』,床旁全是血迹,血块完全堵塞她的气道,患者很快窒息死亡……」

 

「其实家属叫的时候我们再赶过去,患者基本已经没了呼吸。当时我们的病房还在老内科楼,我们离她那个房间只有20米左右距离,可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进行负压吸引,迅速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也为时已晚。」

 

「这一幕对我震撼相当大,下午看她还好端端的,晚上再见一面就是这样的情景。这件事让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我深切感受到生命真是太脆弱了!」

 

解立新主任参加义诊

 

ARDS、感染两关都熬过了,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出现肺纤维化且发展如此迅速……这个病例对我的刺激和打击很大

 

2014年,当时已从301海南分院回来任院本部呼吸科科主任的解立新又遇到了第二个对他打击比较大的病例。

 

「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21岁大学生。这个男孩因化工类烟雾引发的吸入性肺损伤入院,同时还伴有严重的气道烧伤。患者前期救治情况本来还不错,比如从俯卧位通气等的治疗效果看,尽管烟雾引发吸入性肺损伤的损伤机制尚不清楚,但都知道他将面临『三大难关』,第一关ARDS,比如急性肾衰竭就容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二关继发多脏衰关;第三关是感染关。」

 

「第一关从发病到24小时非常危险,但这一关熬过了7天,紧接着到第9天,第二关第三关也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发病第二周我们小心翼翼给他脱机拔管,到这一步大家心里都满怀着希望……可就在第18天时,当时我正在成都参加学术会议,在台上讲课时我的心里一直都不安,讲完课一刻也不敢耽误就改签机票飞回北京直奔医院。见到这个患者时,病情明显加重,出现了明显的肺纤维化合并多脏衰,又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抢救。」

 

「我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肺纤维化,并且发展如此迅速,在出现肺纤维化后患者病情迅速恶化?我后来又特意安排了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就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吸入烟雾成分中有大量脂溶性高毒性物质,患者吸入后可以进入体内逐渐释放,发病后2-3周会再出现病情恶化的一个高峰。对这个年轻的生命,我最为愧疚的是,当时我们团队并没有掌握ECMO技术,相关个体化呼吸支持能力还有欠缺;另一方面我们对损伤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及时给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这个病例对我刺激非常大,当时我就咬着牙说,我一定要把尽快整个呼吸支持的全流程打通,要建立起我们的量化评估体系和个体化的呼吸治疗支持手段,所有的呼吸支持技术和评估体系我们必须全部掌握。」

 

解主任团队成功完成ECMO支持下大气道肿瘤切除术

 

一周内5个患者全是「白肺」后很快死亡,那一段时间我都快抑郁了……逐渐将棘手问题研究明白,再遇到这种情况就极少有人死亡

 

「我始终认为医者的一生绝非都是用『波澜壮阔』这样美好正面的辞藻来形容的,尤其做危重症,我们更多要与『急难险滩』、『暗礁』、『薄冰』面对面。行医生涯一定会有很多刻骨铭心的『教训』,必定要承受更多的『挫败感』,熬过既黑暗又狭长的那条隧道慢慢才能见到光,慢慢积淀才能偶尔获得一丝丝『成就感』。」

 

「为什么我要坚持做『危重症』?我认为更能体现医生的职业价值。我真正开始独立管理『ICU』工作的时间是2005年,有一段时间简直是人生至暗时刻,那种滋味现在我想起来都历历在目:一周之内连续死了5个患者,全是『白肺』。连续的挫折和打击,我那一段时间都快要抑郁了。」

 

「当时的诊疗条件很受限制,我们挖空心思也想不明白怎么ARDS发展那么快?但后来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这些患者都是从血液科或风湿科、肾内科转来的免疫抑制患者,条件致病原感染可能性大,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等,常合并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当时大家对『肺孢子菌』等这感染了解还不深入,检验科也没有太多经验。」

 

「于是我们主动和检验科合作,对标本进行特染,增加新的检测手段,同时挖掘北京地区相关医疗机构的资源,提高诊断率。就这样,我们逐渐将一些原本棘手的问题一一解决,半年左右,免疫抑制剂发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病例就明显减少。这也激起了我们团队研发ICU床旁致病原快速诊断技术和平台的决心。」

 

「当时我就在想,『重症』、『呼吸衰竭』真的很有意思,你做好了,它就能给医生一种成就感,你很快就能把患者救过来,但是它发展又很快,容易给人挫败感。我读博士研究生时做的就是关于ARDS,肺部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如何很好地救治这些患者的呼吸衰竭?如何围绕疾病早期诊断、发生发展规律这方面,想办法建立一个诊治个体化的流程?正是这些思考奠定了我之后开展的工作基础。」

 

ICU患者床旁致病原快速诊断讨论

 

危重症救治需要医生与患者患属的「双向奔赴」……当一名医生不仅仅是要有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思想境界

 

「危重症救治需要医生与患者患属的『双向奔赴』,2004年我当主诊医师(三级住院医)时曾救治过一个16岁小女孩,应该说这件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当医生的成就感。这个小患者从贵州来,她的情况当时非常危急,反复不断咯血和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

 

「他们甚至将波音737飞机前面的公务舱全拆了给孩子放置氧气瓶和担架。飞机刚到首都机场救护车就将她接走送来我们医院。治疗初期一切都比较顺利,我们慢慢稳住了患者的病情后开始逐渐减激素,当减到40毫克/天,这时病情突然出现反复,再次变成『白肺』,患者咯血明显增多,继发呼吸衰竭。病情加重很快,我们在床旁进行了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不得不再次增加激素量。」

 

「对患者的诊断是『安卡相关血管炎』,我们认为没有错误,治疗也围绕这个病,前期效果一直不错。当天我们会诊了一整个下午也没弄清为什么突然加重。我反复琢磨,我们的治疗方案没错,到底哪错了?我那晚一直在办公室查文献、找原因,到凌晨3点钟,我从文献中突然发现,她的情况与『甲亢』病史有关联,由于『甲亢』她服用一种叫『丙基硫氧嘧啶』的药物,而这个药物副作用恰好可引发『安卡相关性血管炎』。」

 

「有了这个发现后我非常高兴,记得我在办公室就自言自语说:『我终于把原因搞明白了』,因为毕竟在当时药物引发的『安卡相关性血管炎』极其少见,我们从未遇到过。凌晨看着天空逐渐变亮,天边一轮红日,当时的心情之好,难以形容,走到床旁再看看患者,我有信心地说,『放心,你会很快好转,走着回贵阳的。』」

 

「第二天我们再次请相关学科会诊,并把我查的文献进行汇报,接着就是一系列检查,真相大白,确实是这个原因。我们立即让患者停掉治『甲亢』的药物,再用CRRT、血浆置换,小女孩三天后病情就完全稳定,并很快拔管,2周左右出院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晚我在办公室查文献时,小女孩的父母也一直没走,他们一直在看着我办公室亮着的灯光,他们说那灯光就意味着孩子生命的希望。凌晨3点多,我刚洗把脸打开门走出来到床旁看孩子时,女孩的父亲对我说,『我看到你脸上是高兴的神情,我就知道一定有办法。』后来听孩子父亲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从小女孩的太爷爷起,连续四代都是独生子女,假如小女孩救不活,她的太爷爷、爷爷、奶奶估计都会伤心得活不下去,他们也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一名医生身上的担子可想有多大……」

 

解立新主任为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当然,有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也可能认为,『那本来就是罕见病,从没遇到过,文献都很难查到,我也可以不用熬通宵在那查』……医生这个职业不是一个纯科学的职业,它与人文、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我在给学生讲课时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怎么做医生?医生在社会上是很特殊的一群人,医生是接近于『人和神』、『人和鬼』之间的一个混杂地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比喻。为什么这样比喻?我们从读医学院开始就明白,医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直接决定他职业生涯的高度,救死扶伤是接近于一个神的职业,但如果医生的技术不扎实,对患者病情掌握不足,那实在是很危险了,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做好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能在『神-人-鬼』之间反复抉择,要自我心灵净化,经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在面临很多抉择时受得起考验。」

 

用手术取出的一点肺组织进行研究后,发现她的肺自我修复能力特别强……很多研究灵感都来源于患者,不断触发我们的思考

 

「我一直说患者是我们的老师,比如我们研究『肺损伤修复』的难题,过去许多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寻找可以突破的办法,正因为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对我的刺激很大,才想去做这件事,而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些灵感也同样来源于患者。」

 

「去年5月28日,我诊治的一个从北京儿童医院转来的不到10岁的小女孩,她是病毒性肺炎,ARDS、气胸,接诊时肺已经成了『石头肺』,变得很小,准备要进行肺移植。可我们发现患儿上了ECMO病情就明显稳定了。我说,先别急着做肺移植,给孩子几天时间。因为即便肺移植成功了,这么小的患者,再用上免疫抑制剂,她余生的生活质量能怎么样可想而知?再等一等。」

 

「这个患儿应用ECMO以后病情稳定,逐渐好转,我们开始让患儿清醒,准备实施清醒ECMO。到我们ICU第四天是6月1日国际儿童节,恰好又是她的生日,看到恢复这么顺利,大家给她买了生日蛋糕,还在病房里给她过了生日,拍了照片……所有人那天都特别高兴。」

 

「尽管后面还有波折,比如她有顽固性气胸,两天后胸外科又给她进行了肺修补手术。我们用手术取出的一点肺组织进行研究后,发现她的肺自我修复能力特别强,因此这又触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给患肺创造正常修复的环境,避免异常修复,这该有多好!」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各个年龄段的肺都进行了研究,发现即便90岁的人,肺组织也有潜在的修复功能,关键就是看如何避免异常修复,促进它的正常修复,这条路虽然可能比较难走,但总得有人走,同时我也认为是值得一试的。」

 

ICU给患儿过生日

 

弥补军队医院没有肺移植的「短板」启动肺移植常态化,利用M-ROSE技术动态评估供体和受体的感染情况,开展个体化抗感染治疗

 

「现在我国的军队医院没有一家能做肺移植,为了弥补这块『短板』,我们从2021年开始启动肺移植的常态化。而在肺移植的过程中,我们又很好地利用M-ROSE技术,动态评估供体和受体的感染情况,开展个体化抗感染治疗。」

 

「这同时也是我们的肺移植管理新策略,可以很好地对肺移植供体/受体肺部感染围手术期进行评估。M-ROSE这项技术完全可以引入到ICU里,主要帮助患者在床旁进行病原学诊断。但要在ICU床旁去做病原学诊断,难度远远高于这项技术本身,因为按照病原学诊断ICU评价标准是不合格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第一时间评价标本是否合格、是否为感染、是哪种细菌/真菌感染,并动态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进行致病原AI智能识别,目前的准确率已达80%以上,如果能达到85%,就有很好的临床应用的前景。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并在国内几十家医院进行推广。」

 

用M-ROSE技术动态评估供体和受体的感染情况

 

如何提高大家对「内科危重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要有举措,二要有眼光,得用合理合规的方法布局,也得博弈和争取……

 

「如今,我还能时常想起自己刚到301医院的时候,当时我们神经内科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中国神经病理之父』黄克维教授,他说过一句话,『要做一个教授,起码要经历200例以上临床惨痛的救治经历教训』。可能许多人认为老教授讲话很直,也很残忍,可临床医学并纯粹的科学,需要有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可能再『牛』的医生回过头看,都必然有很多遗憾和教训。所以怎么能够通过一些教训和一些宝贵经验,建立很好的一个流程,或者一个平台、一个体系,促进你的团队在这方面避免栽跟头,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

 

「我还一直记着我的老师刘又宁教授对我说的话,他说,『解立新,你的天分在我的学生里面,你顶多算中等。为什么你能走到这一步?第一,你努力;第二,你有心。』」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大家对『内科危重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要有举措,二要有眼光。」

 

解立新主任团队开展肺移植手术

 

「举个例子: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部的『ICU』实际上是真正的『综合ICU』,收治的患者有70%是外科手术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在『ICU』的周转率很高,效益好;而内科患者以老年患者、内科危重症患者为主,治疗周期长,治疗、管理难度更大,因此从成本效益来说RICU/MICU目前很难为科室贡献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知道,『ICU』医生的成长周期长、工作强度大,与呼吸科其他专业医生比较要累得多。」

 

「但是我们要看到,呼吸学科地位的两大支撑体系就是重症和介入,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强,这个学科才有发展的动力和医院的地位。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三级医院主要负责的是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床位盲目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着眼学科发展呼吸学科重要发展MICU是时不我待。」

 

「因此,第一,我对『ICU』医生、护理一线在绩效上有所考虑,比如夜班费比普通病房的夜班费多一倍,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会比较高;第二,我通过与医院方的积极沟通和努力,让我们呼吸学科『ICU』在绩效方面能与『重症医学科』的绩效一致。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国内几乎所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奖励绩效都与『大外科』(包括普外、骨外、神外等)的绩效比例分配是一致的,比如骨科奖励绩效比例能拿到1.6,而呼吸科一般在医院能拿到的比例是1.4-1.2甚至低于1.2,因此需要科主任拿成绩去做博弈,为科室去争取。」

 

「第三,在我们学部里,想提副高级职称之前,即便你已经达到提升资质,除了在PCCM专培在ICU轮转外,进了主管医师后仍需要到 『ICU』再次短期轮转,并作为量化考评重要参考依据。其直接结果是大家危重症救治水平明显提高,另外在对『ICU』实施提升奖励绩效政策时,由于大家都在这里轮转过,深知其中的辛苦付出,自然而然都认为是客观、公平、合理的。」

 

……

 

解主任团队进行的第一例肺移植术,患者出院后送来感谢的牌匾。

 

「今年的5月22日,我们的学部实际上才刚满『三周岁』,我们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部,但我们现在已经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在呼吸学科下有胸外科、血管介入、重症,还有自己的研究所、实验室。从学科体系来看,我们是真正的以『器官建科』的一个学科,这样的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未来发展上可以实现『内外一体化』,现在我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1+1>2』的作用。比如对胸膜疾病、早癌的诊治,常常是内外科一起治疗和处理,促进了彼此能力提升。」

 

「我们在传统呼吸危重症、感染、肺癌和呼吸介入这四个方向传统优势外,充分发展内外一体优势,创建了如结构性肺病、肺移植、胸膜疾病、血管介入等亚专科,这些亚专科虽然单独存在,但又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我们现在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这些新的亚专科在学科未来的发展上会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学部发展刚刚起步,我们就已完成了从无到有、学科生存的第一步,目前已到了深化发展、学科提升的第二步。学科发展是漫长的过程,从1958年301医院呼吸科建立,何长清教授、崔德建教授、李俊亨教授、刘又宁教授、陈良安教授,接力棒交到我们现在这个团队,蓝图已经勾画,必须砥砺前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学部老中青专家合影

 

专家介绍

 

解立新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呼吸危重症、感染、呼吸康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委员兼呼吸治疗学组组长,危重症学组顾问;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灾难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委;中国呼吸医学装备分会副主委;牵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大/重点课题等资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累计影响因子720余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军委科技领军人才、联保部队首批科技顶尖人才培养对象。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