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闻大咖之音,思治疗之道,第七届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侵袭性淋巴瘤专场圆满收官

2023-07-26 09:35:45来源:医脉通阅读:7次

百创新药,济世惠民。由百济神州主办的“第七届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The 7th BeiGene Hematology Summit)”,已于2023年7月22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在下午的侵袭性淋巴瘤专场中,汇聚了众多血液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和临床医生,共同探讨侵袭性淋巴瘤领域的治疗现状及前沿进展。医脉通现将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砥砺奋进,谱写华章——盛会开幕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进行现场致辞。他们表示,侵袭性淋巴瘤具有治疗难度大、疾病进展快及复发风险高的特点,而近年来新药的不断问世为该类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的希望。百济神州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管线药物已覆盖约80%的肿瘤类型。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的出现改写了部分淋巴瘤亚型的治疗格局,在国内外指南中有不同程度的推荐,给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期待百济神州能够继续为中国患者提供更优的抗肿瘤药物。


image001.png

曹军宁教授致辞


image003.png

冯继锋教授致辞


精准靶向、异曲同工——靶向治疗篇


DLBCL精准治疗新进展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邹立群教授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赵明峰教授的主持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梁蓉教授结合近期召开的EHA及ICML会议分享了DLBCL精准治疗的新进展。在DLBCL一线治疗中,伴高龄、结外受累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标准治疗预后不佳,新型药物(如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Epcoritamab)联合免疫化疗、以BTK抑制剂为基础的Chemo-free方案为该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DLBCL后线治疗中,基因分型指导下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R-ICE)+靶向药物方案治疗R/R DLBCL疗效较优,其中R-ICE+泽布替尼治疗MCD及BN2亚型患者的总缓解率(ORR)达80%,提示针对不同亚型的精准治疗可能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此外,Chemo-free方案为无法耐受挽救化疗的患者带来一丝曙光,泽布替尼+来那度胺(ZR)、ZR+利妥昔单抗等方案疗效可观,部分患者可持久缓解,未来可期。


image005.png

邹立群教授、赵明峰教授主持


image007.png

梁蓉教授作报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进展和中枢神经系统(CNS)预防探索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正明教授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娄世锋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彤教授围绕PCNSL治疗进展和CNS预防探索进行分享。随着新药越来越多应用于PCNSL的治疗,多种新药在PCNSL的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期待的疗效:BTK抑制剂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化疗诱导治疗PCNSL患者,可带来高缓解率,ORR达92.9%;对于经常规治疗失败的PCNSL患者,BTK抑制剂单药/联合方案的疗效优异,如泽布替尼治疗R/R PCNSL的ORR达83.3%。此外,治疗后预防CNS复发同样为重中之重,CNS-IPI预测模型仍然DLBCL目前最重要的CNS预测工具,灵敏度更高的CNS复发特异性预测因子仍待发现。


image009.png

金正明教授、娄世锋教授主持


image011.png

陈彤教授作报告


MCL未来治疗方向和思考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平宝红教授和云南省肿瘤医院赖洵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黎教授围绕MCL治疗进展进行精彩演讲。对于初治MCL患者,基于BT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Chemo-free方案是持续探寻方向之一,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初治MCL完全缓解(CR)率高达100%,且无≥3级不良事件(AE)发生。对于R/R MCL患者,BTK抑制剂已占主导地位,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与其它BTK抑制剂(阿可替尼/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R/R MCL患者中依从性更好,用药时间更长,停药率更低。此外,CAR-T、双抗等新疗法也有望为MCL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image013.png

平宝红教授、赖洵教授主持


image015.png

王黎教授作汇报


专题讨论


本场讨论环节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邢晓静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陈峰教授、西部战区总医院范方毅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付丹辉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刘雪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谢彦教授围绕“BTK抑制剂在PCNSL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哪些初始MCL患者患者可从BT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一线治疗后巩固治疗的选择”、“后线MCL治疗中存在的挑战”、“DLBCL未来治疗方向”以及“哪些患者可在临床实践中优先考虑加入BTK抑制剂治疗”等话题展开了积极探讨。

 

image017.png

专题讨论环节


免疫之声 引人入胜——免疫治疗篇


经典cHL免疫靶向治疗策略


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姚红霞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沈建箴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深度剖析了免疫靶向治疗在cHL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的兴起对cHL的治疗产生深刻影响。ECHELON 1研究显示化疗联用维布妥昔单抗(BV)的生存获益优于传统化疗,SWOG S1826研究则提示化疗+PD-1单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化疗+BV组,且PD-1单抗相较于BV更具有成本效益优势。此外,含PD-1单抗的Chemo-less或Chemo-free方案同样具有较优前景,如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高危Ⅱ期和晚期cHL的1年生存率达100%。目前R/R cHL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使用PD-1单抗或以PD-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带来良好的生存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


image019.png

姚红霞教授、沈建箴教授主持


image021.png

李志铭教授作汇报


T/NK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秀华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凯阳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吴剑秋教授详细梳理了T/NK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T/NK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接受传统化疗治疗后长期生存率较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的加入提高了疗效。伴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新的治疗方法,如PD-1单抗、JAK1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药物改善了R/R 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此外,移植仍是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手段,对于可耐受移植的患者,最好在首次达到CR/部分缓解时选择移植。移植后使用PD-1单抗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的PFS(中位PFS达30.1个月)。


image023.png

孙秀华教授、丁凯阳教授主持


image025.png

吴剑秋教授作汇报



专题讨论


本场讨论环节在邢晓静教授的主持下,李志铭教授、吴剑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傅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石军教授围绕“HL一线治疗中,新型联合方案特点,哪类人群适合PD-1抑制剂”、“PD-1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或BV难治的HL患者后续治疗选择”、“新型治疗方案在T/NK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哪类初治T/NK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从含PD-1抑制剂方案中获益”等话题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诸多真知灼见。


image027.png

专题讨论环节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曹军宁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侵袭性淋巴瘤中常见亚型的治疗现状、现存挑战及前沿进展,收获颇丰。未来侵袭性淋巴瘤患者治愈率的提高离不开临床研究的不断探索。希望百济神州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的临床研究,助力中国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闪耀国际舞台,造福更多患者。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