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会议报道 | 科技伦理治理:医学伦理的使命与行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2023-07-28 16:45:59来源: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阅读:225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时间:2023/07/21~07/23 地点:石家庄 进入会议

 

视频回放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时间:2023/07/21~07/23 观看回放

 

2023年7月21日~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河北省医学伦理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承办,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协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本次年会主题是:“科技伦理治理:医学伦理的使命与行动”。大会共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5个,六个分论坛。大会注册人数362人,共收到投稿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医学科研伦理和科技伦理治理论文占了三分之一。

本次会议邀请了河北医科大学丛斌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李义庭教授,纽约大学Matthew Liao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丛亚丽教授、美国上州医科大学生物伦理学和人文中心教授James Dwyer,广州医科大学刘俊荣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王昱洲,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大庆教授做大会主旨发言。本届年会遴选出 41位与会代表、13名研究生就医学伦理学理论和教育、临床与管理伦理、医学科技创新伦理治理、公共卫生伦理、护理伦理、医疗人工智能和辅助生殖伦理等分论坛作专题演讲。共有来自全国医院、高校、研究机构的362位代表参会。

 

 

大会开幕式会场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医科大学 边林教授主持

 

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边林教授主持,河北省伦理学会会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增仁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北医大一院的历史和发展,提到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患者为先、职工为本”,办“患者最满意、职工最幸福”的医院。医院不断完善医学伦理体系建设,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及各专业分会,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于2021年7月牵头成立河北省医学伦理学会,学会建立了专家智库,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培养人才,推广研究成果。河北医学伦理学会围绕医学伦理前沿和热点,多次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搭建起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河北省医学伦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做出应有贡献。赵书记诚邀全国同行到院指导工作,感受精致医院的建设成果,感受医大一院患者的满意度和职工的精气神,并欢迎所有与会专家、代表的参会,并预祝大会成功举办。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丛亚丽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感谢河北省医学伦理学学会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全力支持和周到的安排,使得本次年会得以顺利的召开,并回顾了医学伦理学分会1988年在陕西咸阳的初成、三十五年的成长与发展及对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的推动和影响。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参加年会。更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学术交流,让国际国内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伦理问题,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合作,同时,更好地培养和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伦理素质,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翟海魂代表河北医科大学致辞,一百三十年医科大学的发展成就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指出河北医科大学非常重视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积极开拓医学人文新的学科和学术增长点。学校将以本次年会为重要契机,推动医学伦理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迈向新的高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江建明代表河北卫健委在致辞中提到,伴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其中存在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日渐复杂,有些已经触及到伦理的底线,医学科学研究应该有符合道德的标准才可进行。河北省医学伦理工作起步晚,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医学伦理工作。他指出,一是提升“内涵”,加强全省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建设;二是合作“外延”,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伦理审查互认。希望通过学术年会的平台,领略新时代下的伦理前沿思想,为河北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河北省医学伦理学会会长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赵增仁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丛亚丽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翟海魂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江建明

 

本次年会分别在2023年7月22日上午和23日上午安排了科技伦理治理(一&二)、医学伦理教育和医学伦理未来展望四场主旨演讲。

第一场主旨演讲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丛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长李义庭教授和纽约大学Matthew Liao教授做报告。丛斌教授以“医学伦理护航健康中国”为题,从 “健康中国视域下推动科技技术创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目的和科技创新伦理先行”三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阐释。在提到人工智能技术时,丛院士旗帜鲜明地反对硅基生命,呼吁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要完全符合人类的利益;同时,丛院士清醒地看到医疗领域是需要积累资本,但犀利地指出,资本只能作为工具使用,而不能作为“王者”,资本要为人类健康所用;李义庭教授以2023年2月四部委发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解读为题,介绍了该文件颁布的背景,主要的考量以及其中重要条目的具体含义,适用的情形,特别是机构的责任等部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特别是对于存在一定争议的“免伦理审查”部分予以更为详细的说明来消除大家的误解;Matthew Liao教授则以“AI与医疗保健伦理:向实质性人权框架的发展”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使用,指出在医疗环境中使用AI之前,需要确保Al 的研究者和组织在开发这些技术时遵循适当的伦理框架和指南。虽然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 AI 伦理框架。然而,这些框架往往过于抽象,缺乏理论依据、论证及实践建议。廖教授从人权的理论和视角的角度分析和论证,提出了一个基于实质性人权理论的AI伦理框架,认为该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目前医疗环境中AI使用所带来的一些伦理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丛斌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 李义庭教授

 

纽约大学 Matthew Liao教授

 

第二场主旨演讲依然是科技伦理治理专题,大会邀请到报告人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丛亚丽教授。刘永谋教授演讲的题目“疫情应对与数字治理的伦理反思”出自其最近刚刚出版的《技术治理通论》一书“,其主要从“科技哲学的担忧:走向行动的科技伦理治理、提升质量效率:疫情防控中的数字治理综合、约束计算理性: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治理认知、实现治理平衡: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治理行动、立足有限技治: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治理方向”五个向度分析和讨论现代科技治理问题的现状、目的、局限性和方向等问题;丛亚丽教授则以“赫尔辛基宣言修订进展报告”为题,细致梳理了宣言从1964年到2013年不同的版本在框架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分析了“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和“非治疗性临床研究”的区分逐渐模糊的趋势,并从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修订参与者的角度,报告了该文献最新修订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 刘永谋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丛亚丽教授

 

第三场主旨演讲医学伦理学教育专题,共有报告人:美国上州医科大学生物伦理学和人文中心教授James Dwyer和广州医科大学刘俊荣教授。James Dwyer教授演讲的题目“生命伦理学教育教学”,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James Dwyer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其自1995年以来在中国的七段工作经历,接着解释了生命伦理学的范围,并以环境和气候变化为例说明生命伦理学教育的维度,其在生命伦理学教学中所涉及的主题和安排的顺序:从医患关系到生死问题,医疗保健系统和健康问题的社会因素最后是环境生命伦理学。James Dwyer教授在生命伦理学教学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当然James Dwyer教授也分享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的问题;刘俊荣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医学人文融合教育之路径”。刘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医学人文融合需要从医学科研、医学教育、技术创新、临床服务、政策制定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案例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结合临床诊疗活动中的具体事例,将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医学人文融合的有效举措。

James Dwyer

Center for Bioethics and Humanities,Up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广州医科大学 刘俊荣教授

 

第四场主旨演讲是医学伦理学未来展望专题,共有三位报告人分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王昱洲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大庆教授。王昱洲教授演讲的题目“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预防中的伦理问题探究”。在疫苗接种的伦理学基础已经被充分肯定的前提下,王教授从疾病预防的角度,通过基因编辑与疫苗接种的对比,通过回应不同学者对二者的差异的观点,归纳出这些差异要么不成立,要么虽然成立也不会对伦理判断产生显著影响,继而推出作为基本预防的基因编辑在伦理学上也是可以被允许的。王教授的发言不是严格地从预防医学本身进行分析,而是展示了哲学论证的方式和路径,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法有启发意义;范瑞平教授以“超越原则主义生命伦理学”为题,首先说明超越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医学伦理学四原则,而是看到目前存在的四原则清单的文化负荷性、四原则解说的实践肤浅性和四原则应用的缺乏建设性三大问题,并以 “女性割礼”现象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因而需要对原则主义的超越。关于如何超越的问题,范教授也提出了三个可能的思考方向即:首先真正的伦理原则是体现或应用在人们的伦理实践中的,它们才应该是“出发点”;其次了解其他文化的真正伦理原则,接受普遍道德要求,但后者必须是“小的/薄的”;最后围绕具体问题和境遇来提出具体的伦理原则;张大庆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前景与挑战”,他从历史的视角展示了我国医学人文的发展历程,提出借教育部把医学人文列入急需发展清单目录的契机,全国的医学人文学者要把握这一一级学科建设的机遇,促进学科评估专家库的建设,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一些挑战如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学科之间、医学人文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等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竞争性。

北京大学 王昱洲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范瑞平教授

 

北京大学 张大庆教授

 

本次学术年会还设有六个分论坛:分别是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分论坛,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临床与管理伦理分论坛,医学科技创新伦理治理能力提升分论坛,护理伦理分论坛,公共卫生伦理、医疗人工智能伦理、生殖伦理分论坛、研究生论坛。各论坛的与会者分别就各自所聚焦的议题进行了精彩汇报和热烈的讨论: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十三位来自各高校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针对不同的论题进行了;来自临床、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临床与管理伦理进行了讨论,深入研讨新时期医院临床研究管理的创新思路和质量提升实践举措;第三分论坛聚焦医学科技创新伦理治理能力提升,围绕创新与合规、质量与效率,对科技伦理治理合规化保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护理分论坛的讲者分别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护理伦理学实践、临床护理实践中伦理学问题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从护理与伦理的不同角度与参会者分享研究成果;第五分论坛主要围绕公共善、技术价值与生命权利,医疗人工智能,生殖伦理等所聚焦的热点与难点进行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护理伦理分论坛内容丰富,研究生论坛参会人数上升势头迅猛,代表医学伦理学分会兴旺的未来。

第一分论坛现场(医学教育和研究生论坛)

 

第二分论坛现场(临床与管理论坛)

 

第三分论坛现场(科研审查和伦理治理论坛)

 

第三分论坛圆桌论坛

 

第四分论坛现场(护理分论坛)

 

第五分论坛现场(公共卫生伦理论坛)

 

大会最后的闭幕式环节由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曹永福教授主持。首先是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边林教授致辞。边林教授提到大会的顺利召开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辛苦和努力,特别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大力支持,并对本届年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予以充分的肯定。丛亚丽教授代表医学伦理学分会向为此次会议辛苦付出的河北医科大学边林团队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赵增仁书记团队献花致谢。

 

在22日晚召开的第二次全委会上,六家单位对2024年的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进行申报,最终花落华西。在闭幕式上第二十三届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年会的承办方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张凤英教授展示了美丽的华西,诚邀各位代表到成都参加下一次医学伦理学年会。最后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丛亚丽教授致闭幕辞,她用“无与伦比”来形容本次年会在各方面的成功,但是通过这次会议的举办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待改进的方面:比如全委员的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公众号的更新需要再迅捷、各学组的工作还有可以大展宏图的方面。既往的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年会为两年一届,本届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委会、常委会和全委会一致通过,决定从2024年开始将每年都会召开学术年会,以满足大家学术交流的渴望。尽管年会召开的频次有变化,但医学伦理学分会则始终遵循着关注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推进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参与科技伦理治理,赋能医学伦理高质量发展即为国家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丛亚丽教授致闭幕辞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