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12:57:13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023 Jul 20.阅读:25次
导读:研究发现,常用抗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或引发痛风急性发作,“用药后30天内”、“女性”和“中年患者”应特别留意。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酸过多、上消化道出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的常用药物,药品通用名中通常包含“拉唑”二字。家族成员包括大家熟知的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PPI的临床应用广泛,除外上文提及的消化科疾病,其也常被用来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及溃疡,也可以用来预防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及溃疡。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此类药物有可能引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在临床工作中,短期使用PPI者出现关节症状时,应考虑PPI作用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可能性,及早停药,早期干预,以减轻患者痛苦。
PPI或引发痛风发作,这三点需要特别留意
近日,一项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研究再次验证了PPI对痛风的潜在影响,为PPI治疗与痛风风险呈正相关的假设提供了人群水平的证据。研究人员利用台湾地区2000年纵向健康保险数据库中的数据(人口2300万)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发现,PPI使用的“用药时间”和患者“性别”、“年龄”与痛风风险密切相关:
➤关键词“时间”:调整混杂变量后,埃索美拉唑增加痛风风险30%(aOR 1.3;95% ci 1.0-1.6)。痛风风险在接受PPI治疗后的30天内最高(aOR 1.7;95% CI 1.4-1.9),此后逐渐减弱。
➤关键词“性别”:与男性PPI使用者相比,女性PPI使用者痛风风险增加更为显著(aOR 2.2;95%CI 1.7-2.8)。
➤关键词“年龄”:中年患者使用PPI的痛风风险要高于老年患者(41-60岁:aOR 2.1;≥60岁:aOR 1.8)。
PPI引发痛风,背后的机制可能是?
研究人员推测,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存在高尿酸血症的有痛风史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抑制肾脏H+-K+-ATP酶引起肾脏微环境酸碱失衡,使尿酸排泄减少,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临床提示
在临床工作中,短期使用PPI者出现关节症状时,应考虑PPI作用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可能,应及早停药,早期干预,以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资料:Zhu KJ, Feng W, Ma XN, 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gout: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023 Jul 20.DOI: 10.1111/1756-185X.14834, PMID:374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