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突发呼吸困难伴右肩剧痛,问题竟然出在这根神经上

2023-07-31 12:09: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作者:蓝鲸晓虎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呼吸肌功能障碍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膈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具特异性,包括仰卧位、氧气或机械通气的脱机困难、不明原因的呼吸窘迫、不对称的呼吸模式等。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应当警惕呼吸肌功能异常,并积极进行全面的呼吸肌功能检查,包括对膈肌力学、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病例简介


让我们来看一个病例:


患者,男性,58岁。因轻体力活动后呼吸困难2周,右肩剧烈疼痛伴右臂活动受限入院。


患者2周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步行3层楼梯后气促明显,夜间可平卧。否认发烧、体重减轻、胸痛、心悸、咳嗽、咳痰等。既往史:肥胖(BMI 39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脊髓灰质炎遗留慢性左下肢肌无力。否认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史。否认胸部外伤及手术史。


生命体征:T36.8℃,P86bpm,R26次/分,BP136/88mmHg,SpO2 93%。


胸部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右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3级,余(-)。由于患者肥胖,无法准确评估坐位和仰卧位的异常腹部运动。


胸部X线示新发右侧半横膈膜升高(图1)。肺功能检查示肺容积减少,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值分别为预计值的77%和56%(表1)。


01.png

图1. 胸部X线片示右半膈肌明显上台(A),1个月前查胸片无上述表现(B)。


表1. 肺功能检查结果

02.png


思考:

1.该患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2.如何明确诊断?


膈肌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症状,可由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


膈肌功能障碍是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患者胸片示新发右半膈肌抬高,表明半侧膈肌无力或瘫痪是该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而肺功能检查结果支持这一假设。


随后进行标准呼吸肌力测试,结果显示呼气肌力正常,但通过最大吸气压(Plmax)和经鼻腔测定最大吸气压(SNIP)评估的吸气肌力明显降低(表2)。


表2. 呼吸肌功能测试

03.png


使用线性阵列(6-13MHz)和凸形(2-5MHz)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食道、胃和跨膈压;并监测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活动(图2)。患者平静呼吸时,右半膈肌厚度正常,但深度吸气时厚度变薄。在潮式吸气过程中,右半膈肌未运动,跨膈压力异常低,也未见辅助吸气肌参与。在深吸气的情况下,右半膈肌仍然未见运动。跨膈压力增加,但主要与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收缩引起的食管压力下降有关。


04.png

图2:(A) M型超声检查:在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总量(TLC)下测定右半膈厚度;(B)平静呼吸和深吸气以及嗅闻动作期间膈肌运动的M型超声图像、食道(Pes)、胃(Pga)和跨膈(Pdi)压力测定以及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活动。


在经鼻嗅气压(SNIP)测定中,右半膈肌出现了反常向上运动,跨膈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辅助呼吸肌的参与引起。如图3所示,在双侧膈神经刺激过程中,跨膈压力降低。单独刺激膈神经时,只有右半膈肌功能异常。


超声检查和跨膈压测定结果证实右半膈肌麻痹。由于膈神经(C3–C5)和臂丛神经(C5–T1)起源于颈脊髓的重叠区域,该患者的右臂疼痛伴无力提示急性神经痛性肌萎缩(Parsonage Turner综合征)的诊断。


膈肌的结构、功能和支配神经


膈肌是一种圆顶状的薄肌,位于胸、腹腔之间,从外周插入下肋骨和腰椎的内表面。膈肌是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呼吸肌,在解剖学和功能上分为肋区和脚区。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变平,以增加肺容积,降低胸膜和肺泡内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的腹腔内压力升高迫使下肋骨向外移动,进一步增加肺容积。在平静呼吸期间,正常的膈肌移动范围在1.08-2.6cm之间,在深吸气期间在6.55-9.21cm之间;膈肌厚度通常≥0.15cm,并且在深吸气开始和结束之间增加≥20%(图3)。


05.png

图3.膈肌生理功能和正常膈肌活动度和厚度——吸气时,膈肌变平增加胸腔和肺容积,从而降低胸膜(食道)和肺泡压力,增加腹腔内(胃)压力;腹腔内压力升高通过向外推动下胸腔进一步增加胸腔和肺容积。压力和体积的变化随着吸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es=食道压力;Pga=胃压力;Pdi=跨膈压)


单侧膈神经麻痹


膈肌的每侧(半膈肌)分别由膈神经支配,膈神经源自C3–C5神经根。较高的颈神经根供应膈的肋区,而脚区由较低的节段支配。每个膈神经向后进入胸腔,然后向前移动到心包。右膈神经正好在腔静脉裂孔的外侧进入膈肌,左膈神经在左心边界附近相交。


单侧膈肌麻痹多数来自于膈神经的病变,常见原因包括:肿瘤浸润、颈/胸部外科手术、外伤、炎症以及神经性病变等另外,少部分患者原因不明。单侧、无症状膈肌麻痹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可考虑下述治疗:


①机械通气:对于术后及因膈肌麻痹而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减少死腔,利于分泌物排出。

②BiPAP呼吸机:该方法简便、无损伤、疗效可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麻痹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夜间呼吸困难的患者。

③呼吸体操:通过各种锻炼,如增加吸气负荷、缩口吸气以加强其他辅助吸气肌力量而达到增加通气目的。

④手术:膈肌折叠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麻痹的膈肌多层缝合、折叠起来,通过降低膈肌水平使其处于张力曲线的有利位置,增加膈肌作为压力泵的能力。


急性神经痛性肌萎缩


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 amyotrophy, NA),也被称为帕森斯-特纳综合征,其核心特征是臂丛神经支配肌肉的剧烈疼痛、无力,以及随后发生相应的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和(或) 上肢的剧烈疼痛,随后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症状无特异性,有2/3 患者同颈椎病、盂唇撕裂伴囊肿和其他肩胛上切迹肿块、肩袖撕裂、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和粘连性关节囊炎等疾病相似,易被误诊。膈神经受累可为单侧或双侧,见于不到10%的NA病例。


NA的临床分期分为三个阶段:


①疼痛阶段(约1-60d,约10%的患者疼痛迁延);

②肌无力、肌萎缩阶段(无力约1-30d 不等,萎缩约在15-45d 出现);

③恢复阶段(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部分病例在6个月至3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在治疗上也相应分期、分阶段进行:


急性期:泼尼松60mg 口服或甲基强的松龙1g 静脉滴注5d;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单剂或序贯4-5个疗程);

神经病理性疼痛期: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或阿片类药物,如加巴喷丁、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及经皮和直接神经、脊髓针刺刺激等;

恢复期:保持活动范围,稳定肩胛骨,练习防止挛缩,以及渐进式加强运动和感觉的计划训练;

晚期:如果病后6个月没有恢复或恢复很小,考虑手术治疗,在影像学检测到神经沙漏状收缩和扭转时,考虑应用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等。


该患者从起病到就诊病程仅2周,保守治疗后好转可能性大,故予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及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针刺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2周后,病情改善。


参考文献:

1.林琼,王明航,段春磊,等. 膈肌疗效评价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应用及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9):4861-4865.

2.Santana PV, Prina E, Caruso P, Carvalho CR, Albuquerque AL. Dyspnea of unknown cause. Think about diaphragm. Ann Am Thorac Soc. 2014;11(10):1656-9.

3.余秉翔,朴哲龙,刘又宁. 特发性单侧膈肌麻痹1例[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4):270-270,273.

4.吴圣,周华,许媛. 超声对重症患者胃肠与膈肌功能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8):705-708.

5.邱丽,杨扬,邹小华. 超声诊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一例[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9):1007-1008.

6.韩桂玲,叶群荣,金平,等. 神经痛性肌萎缩一例诊治思考[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0,27(4):247-249.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