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 推进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召开
2023-08-01 09:40:18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阅读:102次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呼吸病学领域重要的病种,如何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干预ILD是呼吸病学领域中最为重大、最为复杂的问题。”

王辰院士
7月29日,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开幕式在沈阳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线上致辞中指出,目前ILD的发病原因许多尚不明晰,疾病种类较多,病理识别难度较高,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治疗方面,由于ILD的治疗方案许多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规范化诊治存在问题。
王辰院士强调,尽管ILD的诊疗存在诸多难点,但仍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关注、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以往,临床医生会重点关注晚期的ILD患者,但疾病进展到晚期,大部分患者的肺部都已发生肺纤维化,但纤维化难以逆转,晚期开始治疗为时以晚。”王辰院士认为,ILD未来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疾病中早期,尽早诊断、尽早开展治疗。在研究方面,应该关注ILD的关键节点,降低纤维化发生率,寻找逆转肺纤维化的可能。此外,尘肺是病因明确的间质性肺疾病,我国目前有研究尘肺病的优势和条件,也建立了相关研究队列,希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可以重视尘肺病,以尘肺病作为ILD研究的突破口。
在致辞的最后,王辰院士表示,目前ILD的研究处于“将突未破”的状态,相信在未来新研究、新药物、新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搭载在PCCM规范化建设平台的ILD的治疗可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造福更多患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长、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华平教授就近年间质性肺病规范诊疗体系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进展进行了汇报。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对ILD的认识、临床诊治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ILD的诊疗依然呈现明显的“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非同质”现象。
代华平教授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围绕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科学研究、ILD 病例多学科讨论、远程会诊等方面全方位推动ILD诊疗能力提升建设。此外,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的支持下,依托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项目, 2022年1月正式启动了“ILD规范诊疗体系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发布了ILD规范诊疗中心建设标准,以建设发展更多ILD规范诊疗中心,形成示范中心引领,层级推进,形成全国ILD协作网,建立ILD规范诊疗体系与临床研究体系,全面提升我国ILD的“促防诊控治康”水平。项目启动后受到大家积极响应,全国掀起ILD规范诊疗中心建设高潮,首批申报建设单位191家,覆盖29各省市。
依托该项目,2022年开展ILD规范化诊疗全国巡讲17场,覆盖23个省市,极大程度普及推广了ILD知识、诊疗技术;2023年推向基层的ILD诊疗全国巡讲也在火热进行中。每月1次疑难/罕见/典型ILD病例多中心多学科讨论展示及“一路同行·畅达呼吸:ILD多学科诊治名家指导”,推进了ILD多学科诊疗模式。ILD规范诊治参访等项目培养了ILD 多学科团队及青年骨干。
同时,依托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建立多中心ILD队列,IPF队列,进一步促进了我国ILD临床规范诊疗与研究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代华平教授表示,未来要继续推进ILD规范诊疗与临床研究体系建设,绘制疾病临床特征图谱,筛选疾病进展、预后相关临床标志物,以指导临床实践。

计立群副主任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计立群参加会议并致辞,他表示,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疾病负担高、患病率高等特点,辽宁高度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多措并举推进PCCM规范化建设,力争让辽宁呼吸疾病诊疗水平同质化、规范化发展。
他表示,ILD累及肺脏的同时还可使多器官受累。近年来,随着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水平有所提升,但ILD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期待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可进一步推进辽宁省ILD规范化诊疗,促进省内外医生交流,为ILD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瞿介明教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指出,ILD是复杂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是呼吸学科乃至内科专业的疑难病症,更是呼吸学科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通过ILD指南共识发布更新,以及多学科诊治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对ILD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016年ILD规范诊疗体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启动前,全国仅有15家单位,2022年基于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启动了ILD规范诊疗体系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其中120家单位完成了首批评审认定,7家获得了示范单位称号,56家获批优秀单位,46家获评达标单位,瞿介明教授认为,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ILD的亚专科建设得到了各家医院的重视与发展,期待未来不断壮大专业队伍,推进青年人才不断成长和发展。

刘群清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群清教授表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东北地区疑难重症的诊疗中心,更是呼吸与危重症疾病诊疗的排头兵,在ILD的诊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ILD临床表现相似,影响复杂多样,诊断和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医院愿进一步与学会联手,提高临床医生对ILD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规范化诊疗手段,搭建ILD的交流平台。

康健教授
作为ILD领域的老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健教授见证了ILD诊疗的不断进展,康健教授回忆,ILD作为亚专科独立开展学术会议是在2001年的福州,当时参会人数不足200人,今日,ILD会议在沈阳召开,开设了多个分会场,与会人数更是翻了好几倍,作为老专家深感欣慰。他表示ILD发展未来可期:“有很多新药正走在研发的路上,我们有理由憧憬未来,走向未来,相聚取得突破的未来。”康健教授说。

张惠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惠兰教授主持开幕式。此次会议为期3天,邀请了众多国内外ILD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报告,设立了学术报告、病例讨论、手把手教学、壁报展示等多个模块,全方位传递ILD的最新诊疗进展,线下参会人数逾千人。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会场合影

Ruhrlandklinik University Hospital Ulrich Costabel作题为《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 an update》的报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汤楠教授作题为《肺泡再生障碍导致进行性肺纤维化》的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玮教授作题为《间质性肺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惠兰教授作题为《IPF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报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曹孟淑教授作题为《进展性肺纤维化认识与诊治进展》的报告

上海市肺科医院李惠萍教授作题为《肺纤维化分期和严重程度评估》的报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敏教授作题为《ILA研究新进展》的报告

手把手教学

代华平教授、汤楠教授与Costabe教授以及Guzman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