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成果速递|《柳叶刀》子刊发表王宁利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儿童青少年近视数字化综合防控卫生经济学评估

2023-08-03 09:14:51来源:青宁盟之声阅读:61次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专家团队牵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数字化综合防控卫生经济学评估》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这是该团队此系列成果第三次登上《柳叶刀》系列期刊。

 

研究背景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总体患病率为53.6%。近视不仅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近视黄斑变性分别造成244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中国每年用于治疗和预防近视的费用约100亿美元。近视影响个人健康、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因此WHO将其列为需要优先预防和干预的疾病。

 

近年来,数字医疗在近视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学校筛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风险预警。本研究首次利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估了集近视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和随访为一体的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成本效益,为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推广提供了经济学参考价值。

研究方法及结果

在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该研究纳入含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在内的我国既往开展的大型近视队列研究和试点项目研究数据,通过系统回顾、Meta分析获得我国不同环境下的近视患病率数据。成本参数来源于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定价和中国国家医保报销目录。

 

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自然人群队列并模拟其近视进展过程。依据我国三级卫生医疗服务模式,划分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年龄层和干预模式,比较了3种近视防控模式(基于学校视力筛查、基于传统健康教育的近视防控方案和基于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近视综合防控方案)的健康获益和经济负担。

 

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其包含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基于微信和短信平台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年度校本视力筛查、完善的转诊和治疗、医--家联动的随访和管理模式。

 

与单纯的校本视力筛查相比,健康教育改变了儿童青少年接受近视教育和干预的依从性,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依从性。经过12年的模拟,近视和高度近视的患病率降低(1)。
 
16-18岁近视患病率时间变化趋势。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农村和城市高中毕业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高达89.16%90.04%,与校本视力筛查相比,实施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策略后,农村和城市18岁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下降了3.79%3.48%

 

 
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在农村和城市均产生了最优的成本效益,满足成本效益阈值。在农村和城市实施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策略获得的ICUR分别为11301美元和10707美元,低于农村3倍人均GDP和城市1倍人均GDP

 

亚组分析(表1)进一步证实,利用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佩戴眼镜的依从性,将最大程度的改善成本效益结果,为最优推荐。其中,户外活动是累积成本最低的近视干预模式(农村和城市学生每人321美元和808美元)
 
1:完美依从性亚组分析

讨论及结论

本研究是中国第一项比较传统的以学校为基础的近视筛查计划和综合近视防控策略成本效益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从疾病严重程度和城乡差异等多角度全面地模拟了近视进展过程。

 

数字医疗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近视防控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公平性。数字医疗加强了各级社会群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减少了人员、时间和成本的消耗,提高了服务利用率。与传统筛查相比,数字筛查模式减少了90%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数字化管理模式和在线屈光发展档案有利于大规模数据的自动化和纵向积累、循证更新、动态分析和风险预警,以实现个性化的近视治疗和管理,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近视防控策略将进一步增加数据传输和共享的安全性、便携性和透明度。

 

父母和家庭在近视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健康教育通过提供正确的信息提高干预群体的认知水平。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覆盖面不足、可持续性差和人力投入大。而使用微信和短信等网络平台作为健康教育载体的数字化健康教育模式以简短、清晰、集中、可操作、低成本和碎片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和家长的日常生活中,以持续的方式实现主动健康教育。与传统的被动健康教育相比,数字化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显著提高。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面临着重大挑战,需要医疗机构、学校、家庭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基于本研究结果,针对各部门提供了针对性建议(2)。

 

 
2:多部门合作的数字化近视综合防控方案

研究团队

通讯作者 王宁利教授

 

 

王宁利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首批非院士学部委员、中华眼科分会前任主委,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是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会前任主席、世界青光眼协会候任主席。五次被英国“眼科医师”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在亚太地区学术影响力排名第四,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12篇,中文论文411篇,他引11711次,H指数61。有36篇论文被102篇政策文件引用。在NatureJAMALancet主刊/子刊发表论文31篇(通讯作者10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32件,转化10项。主编全国统编教材8版次、主持制定指南6部、共识21项、标准1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共同通讯 金子兵教授

 

金子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质量研究部主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全国防盲办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含PNAS(5)Sci Adv(2)Nat Commun等,总引逾5300次,H指数37。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组长,牵头发起成立中国高度近视研究联盟(CHARM)。

 

 
共同通讯 刘含若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具有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跨学科专业背景,长期从事眼科基础和临床诊断技术应用研究。兼任亚太远程眼科学会理事委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防盲委员会中国区代表,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委员、亚非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等。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英国优秀海外留学人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柳叶刀区域健康》、《NPJ Digital Health》、《JAMA Ophthalmology》等期刊发表文章1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8.927,入选全球前1%ESI高被引论文3篇。以第1发明人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笔或参与制定指南/共识/标准等6项。

 

 
第一作者 李茹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学博士,研究方向:常见致盲眼病卫生经济学评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和中文论著1篇。
致谢共同参与团队: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团队、北京儿童医院李莉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李慧琦教授团队
文字:李茹月 刘含若
审核:刘含若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3)00155-4/fulltext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