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13:31:14来源:2023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阅读:34次
“2023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于2023年7月29-30日在风景秀丽的北京首钢园召开。会议采用热点话题争议讨论的形式,分享乳腺癌分子诊断、精准分类、精确分层治疗等新进展,讨论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和解救治疗等临床热点问题。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分享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医脉通:免疫联合化疗是目前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一线治疗选择,目前可选择的方案有哪些,尤其是针对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
郝春芳教授: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治疗进展迅速,尤其是在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领域,这也是基于大部分乳腺癌都属于“冷”肿瘤,而TNBC则相对较“热”。因此在乳腺癌领域,免疫治疗和TNBC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从IMpassion130研究开创性探索PD-L1抑制剂在晚期TNBC中的应用,开启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序幕;到KEYNOTE-355研究我们看到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为CPS≥10的转移性TNBC中带来了PFS和OS的获益,成功获批晚期TNBC一线治疗适应症,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推荐。这也提示我们,在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中,需要积极筛选PD-L1阳性人群。
今年晚期TNBC免疫治疗又有新的突破,由江泽飞教授牵头开展的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 TNBC 一线治疗的临床 III 期注册研究TORCHLIGHT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让我们再次看到PD-1联合化疗在晚期 TNBC 一线治疗中的可行性,并且TORCHLIGHT研究选择联合的化疗药物为白蛋白紫杉醇,更贴近于中国临床实践。当然该研究的OS结果还在随访之中,我们也十分期待最终结果的出炉。同时TORCHLIGHT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一个思考点:该研究界定的PD-L1阳性人群以CPS≥1为标准,所以未来选择不同的PD-1单抗时,对于PD-L1阳性标准的界定会有所不同,需要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思考。整体来看,CPS表达越高的患者更有可能从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
医脉通: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治疗前景如何?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郝春芳教授:对于TNBC而言,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从一线治疗到后线治疗都有机会。目前除了免疫联合化疗外,免疫与靶向药物的联合也是重要的探索方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展的FUTURE-C-PLUS研究,针对CD8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IHC)评分大于10%的晚期免疫调节型(IM)TNBC患者,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再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通过改善免疫微环境,实现了一线治疗总有效率超过80%,同时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一年之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和刘洁琼教授团队发起的一项关于晚期TNBC后线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采用了与FUTURE-C-PLUS研究相似的治疗模式(艾立布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也取得了不错的PFS,并且PFS获益不依赖于PD-L1的表达。尽管这些还是小样本的II期研究,但也提示我们,对于PD-L1阳性标准界定较低,或PD-L1检测未知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晚期TNBC后线治疗中,患者可能也有机会应用免疫治疗,但是需要对于免疫微环境给予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对免疫治疗非常敏感的一部分患者。
免疫与其他新型靶向药物,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联合,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疗效。1b/II期研究数据显示,T-DXD联合PD-1单抗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总有效率超过50%。这也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的方向,也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评估免疫联合ADC治疗的前景,更好地指导临床。
医脉通:结合这些临床研究结果,您认为哪些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郝春芳教授:从当前的临床实践而言,我们建议TNBC患者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及适应症的获批情况应用免疫治疗。对于晚期TNBC的一线治疗,我们会积极建议患者进行CPS检测,如果检测结果CPS≥10,那么首选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随着TORCHLIGHT研究的出炉,我们也期待免疫治疗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对于晚期TNBC的后线治疗,我们在积极的探索新型免疫联合治疗的模式,未来或许可以通过未来或许可以通过精准免疫再分型提前识别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TNBC患者,实现精准免疫治疗,或以此开发出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