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17:30:32来源:The Lancet haemology 医脉通阅读:35次
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高表达CD33和中危细胞遗传学相关。来自德国的Hartmut Döhner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AMLSG 09-09),该研究评估了强化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抗CD33 ADC药物——Gemtuzumab ozogamicin(GO)在新诊断伴NPM1突变AML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共纳入588例患者,随机分配至标准治疗组(296例)和GO组(292例)。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主要终点——短期无事件生存(EFS)率(随访6个月时的短期EFS率,标准组为53%,GO组为58%;P=0.10)和总生存(OS)率(2年OS率,标准组为69%,GO组为73%;p=0.43)无差异。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或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以及CR率或CR伴部分血液学恢复(CRh)率方面无差异,但GO组的CR率较低。GO显著降低了累积复发率(2年的累积复发率:GO组为25%,标准组为37%,p=0.0028),两组的累积死亡率没有差异。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然而,在伴NPM1突变AML患者中,GO展示出抗白血病活性,具有较低的累积复发率,这一结果提示联合GO方案可能减少该人群患者对挽救治疗的需求。进一步证明了伴NPM1突变AML患者的标准治疗中应加入GO。
来自澳大利亚的Jad Othman教授围绕该研究进行了评述。Jad Othman教授表示,GO于23年前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AML。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和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对于具有良好的、较小程度的中等细胞遗传风险的患者接受GO与强化化疗联合使用可获得生存优势,随后GO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即使经过20年的不断研究,仍然没有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和患者人群且世界各地的用药情况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一个较为特别的分歧为GO是否应用于所有中危细胞遗传学患者,或者在特定亚组中是否可以获益:主要为伴NPM1突变患者的亚组,其特征是高表达CD33。
在本期《柳叶刀血液学》(The Lancet haemology)中,Hartmut Döhner教授及其团队报告了AMLSG 09-09研究的最终结局,在强化化疗基础上联合GO治疗588例伴NPM1突变AML患者。虽然未达到主要终点(EFS和OS),但研究结果仍与临床实践相关。GO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活性,通过增加分子清除率和降低复发率。
AMLSG 09-09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没有上限,17%的患者年龄超过70岁。基础化疗为强化化疗,分为两个诱导期(包括阿糖胞苷、伊达比星和依托泊苷),随后接受3个周期高或中等剂量的阿糖胞苷。老年患者难以耐受在该方案中添加GO:≥70岁的患者使用GO 30天的死亡率为20%,而未使用GO为8%。相反,年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没有增加,在使用GO后,EFS得到显著改善。这些结果应与在老年患者中开展的其他研究一起解读,如NCRI AML16研究在51-84岁的患者中评估了GO单药诱导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生存获益且没有增加毒性,ALFA 0701试验在50-70岁的患者中也有类似的发现。因此,这些结果不应导致老年患者放弃使用GO。
GO的给药次数也可能会影响药物毒性。在AMLSG 09-09研究中,诱导治疗和首次巩固治疗的剂量均为3 mg/m2。第二次和第三次给药与血小板长期恢复和感染增加相关,并且仅有的2例静脉闭塞性疾病发生在第2个周期。Jad Othman教授提出以下疑问:在AMLSG 09-09研究中,使用较低剂量的GO和较低强度的化疗方案是否能得到生存获益,尤其是老年患者。
AMLSG 09-09研究为GO治疗AML提供了更多参考价值。虽然未达到主要终点,但降低复发率以及因此避免挽救性和异基因移植对患者来说是获益的。虽然给药方案和基础化疗需要仔细斟酌,但GO在伴NPM1突变AML中具有明显的活性。未来的挑战是将其与该疾病亚型治疗方案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