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17:48:55来源:Moritz Fürstenau教授及其团队 医脉通阅读:19次
在接受化学免疫疗法(CIT)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复杂核型与较差的结局相关,而在基于维奈克拉的联合治疗中,复杂核型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Moritz Fürstenau教授及其团队对CLL患者核型的复杂性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在III期GAIA/CLL13试验中评估了复杂核型(≥3个染色体畸变[CA],CKT)和高度复杂核型(≥5个CA,hCKT)以及特定畸变对接受CIT或基于限时维奈克拉治疗的未经治疗且无TP53畸变的患者的影响。该研究对926例患者中的895例(96.7%)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153例(17%)为CKT,43例(5%)为hCKT。在CIT组中,CKT与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2.58;95% CI,1.54-4.32;P<0.001)和总生存期(HR,3.25;95% CI,1.03-10.26;P=0.044)相关。通过维奈克拉治疗组的多变量分析发现,hCKT(HR,1.96;95% CI,1.03-3.72;P=0.041)是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CKT不是。在维奈克拉治疗组中,易位(不平衡和/或平衡)的存在也与较短的PFS独立相关。CIT导致了额外的CA(平均CA:2.0-3.4;从基线至CLL进展),而在基于维奈克拉的治疗后,核型的复杂性保持稳定(两个时间点均为2.0个CA)。研究结果表明,高度复杂核型和易位是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该研究结果支持将核型分析纳入CLL的标准诊断检查,因为它可以识别出治疗结局不良的高风险患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来自澳大利亚的Stephen P. Mulligan教授围绕该研究进行了评述。Moritz Fürstenau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GAIA/CLL13研究分析了895例患者的常规核型谱对CLL预后的影响。Stephen P. Mulligan教授表示,20世纪80年代,Catovsky、Juliusson等人首次认识到核型在CLL中的重要性,当时用于染色体显带分析的效率低。
Döhner等人于2000年发表了CLL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该研究描述了4种基因组异常(13q-、+12、11q-和17p-)的影响,并且对CLL产生了持续20年的关键影响。FISH是大多数临床试验中唯一使用的染色体评估方法,也是包括国际CLL研讨会(iwCLL)在内的许多CLL指南推荐的唯一技术。
这4个基因靶点既常见又重要,随着标准核型分析的改进以及基因组微阵列的出现,研究者们清楚地认识到CLL中常见的染色体畸变范围是广泛的。但对于对它们的生物学或预后相关性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在CKT的畸变数量在慢慢增加,最初的定义为≥3个CA,但最近Baliakis等提出,≥5个CA的CKT意义更加重大。很少有研究者关注个体的畸变以及每种畸变对预后的影响程度。许多“CKT”患者伴有17p缺失,17p缺失是畸变的其中之一,因此很难区分“CKT效应”和17p缺失。该研究排除了17p缺失和TP53突变,明确显示出CKT的影响与TP53功能障碍无关。与几乎所有临床试验一样,该试验仅纳入了需要治疗的进展期CLL患者。
GAIA/CLL13临床试验比较了CIT和3种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中位观察时间为38.8个月。该研究最初关注CKT的状态,采用从CA≤2的“非复杂”(nCKT)到CA≥3的“复杂”分层。后者又分为3-4个的“中间CKT”(iCKT)和≥5个的“高CKT”(hCKT)(图1)。所有治疗组的hCKT比例均较低,但CIT治疗组略高。CKT不影响总缓解率,而在接受CIT治疗时,CKT的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较低,而在使用维奈克拉方案治疗时则无此情况。在接受CIT治疗的患者中,iCKT和hCKT组的PFS均不良,而在维奈克拉治疗组中,只有hCKT组的结局较差。对于CIT方案和维奈克拉联合方案,这一情况仅发生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未突变的患者(未突变的CLL[U-CLL]),在IGHV突变型(突变型CLL[M-CLL])中,CKT无统计学意义。
图1
部分CKT患者(约2.3%)具有显著良好结局,“triple三染色体”患者(常为+12、+18和+19,更精确地为+12伴+18和/或+19;以及所有M-CLL)。CIT方案与维奈克拉方案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在这两种疾病中,未突变的IGHV、CKT(VS 无CKT)和β2M的结局较差,而13q-的结局较好。其他因素也有值得注意的差异。年龄对维奈克拉治疗方案无影响,但随着CIT方案的转换,维奈克拉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在65岁时增加。11q-是公认的会对CIT治疗产生不良影响,但对维奈克拉方案无显著意义。CIT组中许多畸变的数量太小,无法进行统计分析。
CLL有克隆进化的风险,出现额外的不良核型可能会产生更多难治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可能是由治疗驱动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患者发生疾病进展,需要二线治疗的患者更少。然而,获得较高CKT水平和17p-水平的CIT患者较多。本研究排除了17p-和tp53突变患者,但在真实世界中,患者的情况是更加复杂的。
这篇文章很好地证明了核型在CLL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接受CIT治疗,还是基于维奈克拉的治疗方案。该研究的患者例数不到900例患者,不足以评估和了解发生率较小的核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必须纳入CLL临床试验,尤其是样本数量较大的临床试验。此外,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预期,因此应纳入所有CLL患者的标准诊断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