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老年DLBCL的治疗探索——R-CHOP方案、无化疗方案如何选择?

2023-08-20 21:26:04来源:医脉通阅读:56次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属于侵袭性淋巴瘤,且异质性强,老年DLBCL患者较年轻患者而言,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且预后不良因素更多,因此预后往往更差。R-CHOP方案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合并症、难以耐受大剂量化疗等问题,多数老年患者经R-CHOP方案治疗后出现严重的治疗相关毒性。近年来,随着新药的涌现,无化疗方案逐渐成为老年DLBCL治疗的主要探索方向,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小编特对近日发表的两项关于老年DLBCL治疗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基于R-CHOP方案的探索、无化疗方案的探索),以飨读者。

 

R-COMP方案与R-CHOP方案在老年DLBCL患者中的比较:意大利Linfomi基金会的一项队列研究

蒽环类药物是侵袭性淋巴瘤治疗的基础,R-CHOP方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但不幸的是,蒽环类药物与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相关,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有研究表明,用非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NPLD)替代多柔比星(R-COMP)可降低心脏毒性,但其疗效未在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证实。意大利Linfomi基金会最近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Elderly Project,EP),探索了老年DLBCL患者(年龄≥65岁)的结局,这些患者根据简化老年评估(sGA)分为fit、unfit或frail,本报告描述了该研究患者的特征和预后,并比较了接受全剂量R-CHOP方案和R-COMP方案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的结局。

 

研究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

在纳入EP的1163例患者中,691例患者接受了R-CHOP(383例,55%)或R-COMP(308,45%)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如表1所示。R-CHOP组和R-COMP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71岁和76岁(P<0.001),R-COMP组中22%的患者年龄>80岁,而R-CHOP组中仅有2%的患者年龄>80岁。R-COMP组fit患者比例较低(61% vs 88%,P<0.001)、基线心脏病发病率较高(>1级,32% vs 8%,P<0.001),R-COMP和R-CHOP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的患者比例相似。R-COMP和R-CHOP治疗后的基线心脏合并症和心脏毒性如表2所示。

 

表1

 

11.png

 

表2

 

22.png

 

疗效

在整个EP队列中,全剂量R-CHOP或R-COMP治疗患者的OS显著优于接受减量或姑息治疗的患者(3年总生存[OS]率,74% vs 49%)。无论采用何种治疗,具有≥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3年OS率均较差(73% vs 80%,P=0.045),与有0或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相比,具有≥2个危险因素患者的结局差异更明显(70% vs 78%,P=0.015)。

中位随访30个月(1-58个月),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0%(95%CI,64-75)和64%(95%CI,57-69)(P=0.059,图1A),3年OS率分别为77%(95%CI,72-82)和71%(95%CI,65-76)(P=0.059,图1B)。共报告150例死亡,其中106例死于淋巴瘤进展,44例与淋巴瘤无关。在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32例死亡患者中,2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75%),无一例患者死于心脏并发症。

 

33.png

 

图1

 

R-COMP组的死亡风险与R-CHOP组相当。此外,在OS(HR,1.06;95%CI,0.74-1.52;P=0.753)或PFS(HR,1.11;95%CI,0.82-1.50;P=0.512)方面,R-CHOP组与R-COMP组相比均无优势。对643例患者进行IPW分析,结果证实R-CHOP组和R-COMP组在OS方面无显著差异(HR,1.01;95% CI,0.68-1.50;P=0.948),此外,IPW分析结果还显示,R-CHOP组与R-COMP组的OS曲线趋于重叠,这是因为治疗之间的协变量平衡良好。

 

基于sGA和老年预后指数(EPI)评分定义为老年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者分析了在由sGA(图2)和EPI评分(图3)所定义的老年患者中接受R-CHOP与R-COMP治疗的患者的OS和PFS。仅考虑根据sGA定义为fit的患者: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OS率分别为78%(95%CI,72-83)和76%(95%CI,68-82)(P=0.731;图2A),而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72%(95%CI,66-77)和67%(95%CI,59-74)(P=0.392;图2B)。根据sGA定义为unfit和frail的患者: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OS率分别为70%(95%CI,52-82)和63%(95%CI,53-72)(P=0.923;图2A),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58%(95%CI,38-73)和58%(95%CI,47-66)(P=0.620;图2B)。

 

44.png

 

图2

 

根据EPI评分,中/高危患者的预后较差,但R-CHOP组和R-COMP组的3年OS率相似(68% vs 68%,P=0.997),3年PFS率分别为59%和61%(P=0.816)(图3A-B)。

 

99999.png

 

图3

 

安全性

两组因毒性而中断治疗的情况无差异(R-CHOP组为7%,R-COMP组为11%,P=0.079),两组的早期死亡率(<90日)也相同(2.9%)。在175例非血液学毒性和/或治疗早期中断的患者中观察到13%的心脏毒性事件,6例(3%)患者为3-4级心脏毒性,包括3例缺血性疾病、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1例心房颤动。目前尚无心源性死亡病例的报告。仅4例患者因心脏毒性停止治疗(均采用R-COMP方案治疗)。未观察到R-COMP组和R-CHOP组在任何级别或3-4级心脏毒性发生率方面有任何差异(分别为P=0.819和P=1.00)(表2)。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在EPI评分为中/高危的老年患者中,R-COMP方案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其疗效与R-CHOP方案相似,并且即使在基线时存在心脏病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情况下,R-COMP方案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预后较好且无心血管问题的EPI评分为低危的患者,R-CHOP方案仍是标准治疗方案。

 

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老年虚弱DLBCL患者的初始治疗:FIL_ReRi II期研究

 

老年DLBCL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尤其是不适合接受含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意大利Linfomi基金会启动了一项FIL_ReRi研究,该研究是一项两阶段、单臂研究,旨在探索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R2)的无化疗方案在年龄≥70岁、未经治疗的frail 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frail是根据sGA定义的。患者在第2-22天口服来那度胺20mg,第1天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mg/m2,最多6个周期(每28天为1个周期),在第4和第6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在第6周期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的患者将在第1-21天给予来那度胺10mg/d,共12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为第6周期后的总缓解率(ORR),共同主要终点为3-4级血液学外毒性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R率、PFS、OS、DOR(缓解持续时间)、脱落率和因毒性/治疗不耐受导致的停药率。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2017年1月-2021年6月,65例患者被确认符合条件并开始治疗,患者的基线特征如表3所示。与维持治疗相同,诱导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1-6)个。22例(33.8%)患者完成了1年的总治疗。

 

表3

 

 

55.png

7777.png

 

疗效

37例患者(56.9%)完成了诱导治疗。诱导治疗结束(EOI)时,33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18例(27.7%)患者获得CR,15例患者获得PR(1例在5个周期后达到),ORR为50.8%(95%CI 38.163.4%)。根据Koyama-Chen方法,ORR的点估计为58.4%(90%CI,43.7-67.1%,p=0.075,零假设=45%)。诱导期间的脱落率为43.1%,28例患者因淋巴瘤进展(7例)、血液学外毒性(5例)、血液学毒性(2例)、第一个周期后患者失访(1例)或死亡而提前终止治疗。仅因毒性而停止治疗的患者比例为21.5%,相当于所有脱落患者的一半。

 

中位随访24个月(范围1-47个月)后,共记录36例PFS事件(23例疾病进展[PD]和13例全因死亡),2年PFS率为40.5%(95%CI, 27.6 ~ 53.0%),中位PFS为14.0个月(95%CI,6.8-未达到)(图4)。2年DOR率为64.6%(95%CI,42.1-80.1%)(图5)。32例患者死亡,2年OS率为48.2%(95%CI,33.4-61.1%),中位OS为23.2个月(95%CI,16.3-38.9)(图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淋巴瘤进展,共14例患者(所有死亡患者的43.8%)。

 

66.png

 

图4

 

77.png

 

图5

 

88.png

 

图6

 

安全性

≥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10%。在诱导期间,30例患者(46%)接受了至少1剂G-CSF预防性用药。总体而言,34例(52.3%;95%CI,40.0-64.9%)患者发生至少一起≥3级血液学外毒性,最相关的毒性涉及呼吸系统、全身和皮肤/皮下疾病(各7起事件)、心脏和血管(各6起事件)以及感染(5起)。在3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共记录37起严重不良事件(SAE)和13起可疑且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SUSAR)。

研究结论
FIL_ReRi研究是首批在不适合常规细胞毒性治疗的DLBCL患者中评估无化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之一,该研究在相当大比例的患者中观察到R2联合方案的疗效,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针对老年frail DLBCL患者的无化疗方案。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