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小心!这种常见野菜可能引发高草酸尿症肾病

2023-08-24 15:46:32来源:医脉通阅读:91次

传统观念认为,高草酸尿症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好发于婴幼儿人群。然而,世事无绝对,近日有2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入院,其病因为高草酸尿症肾病。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例患者的年龄均>50岁,非传统高发人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发生高草酸尿症肾病的呢?

 

其实,他们发生高草酸尿症肾病都与马齿苋,这种中草药/野菜密切相关。马齿苋广泛分布于我国,是常见的野菜。同时,因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也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夏季常喝的代茶之一。然而,它可能对部分人群的肾脏产生巨大负担,引起AKI的发生。

 

本文就饮食引起的AKI病例进行简述,并讨论如何管理此类高草酸尿症肾病。

 

病例简述

 

病例1

 

患者,58岁,女性,因肌酐增高而就诊。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10余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硝苯地平缓释片。无肾脏病史、近期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接受胃肠道手术。入院前7日,患者食用了约0.75kg的马齿苋,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少尿。由于并非第一次食用马齿苋,因此并未第一时间引起患者的注意。

 

入院时体温35.6℃、血压120/57mmHg、肌酐701μmol/L、乳酸12.4mmol/L,C3 0.43g/L,免疫球蛋白M 0.20g/L,糖化血红蛋白10.6%,其他检查结果正常。

 

尿检结果:尿糖、尿结晶、蛋白尿阳性,24h蛋白尿748mg,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234.8mg/g,尿β微球蛋白1.46mg/L。患者其他血清免疫标志物正常。

 

超声示左肾109×55x65 mm,肾皮质厚度28mm,右肾102x56x61 mm,肾皮质厚度24mm,无梗阻。

 

入院当天给予肾脏替代治疗14h,尿量350ml/24h,第3日增加至1250ml,第12天时血清肌酐307.5μmol/L。

 

肾活检样本中包含28个肾小球,其中5个已完全硬化,其余可见系膜及系膜间质轻度增生,部分肾小管见草酸盐结晶(图1)。

 

1.png

 

图1 肾活检结果

备注:图1a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的肾活检样本;图1b 光镜下的草酸钙结晶(箭头所指);图1 c,偏光镜下的草酸钙结晶。

 

患者每日口服强的松(20mg/d)、维生素D和钙。出院时,血清肌酐139.0 μmol/L,尿量正常,白蛋白尿水平为27.7mg/L。出院后1个月内肌酐降至116.8μmol/L,3个月后降至102.8μmol/L,24h蛋白尿为187mg,停止强的松治疗。出院后5个月,蛋白尿继续下降至135mg/24h;20个月后血清肌酐下降至92.8μmol/L,蛋白尿为113mg/24h。

 

病例2

 

患者,女性,60岁。因腹胀、呕吐和胸闷转诊至肾内科。既往病史: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约有10年,无肾病史,其基线血清肌酐未知。

 

患者血清肌酐上升至844.1μmol/L,血红蛋白水平111g/L,其他免疫学生物标志物阴性。尿检发现:血尿、蛋白尿和结晶尿阴性。24h蛋白尿为316mg。

 

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肾脏大小正常,输尿管及旁观未见异常。静脉补液后,患者的尿量为750ml/24h。住院后的第二天起,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共计5次,尿量增加至1400ml。出院3周后,血清肌酐将为96μmol/L。

 

由于患者一直在服用阿司匹林以治疗冠心病,因此未接受肾活检。值得注意的是,入院前的第9天食用了1公斤的马齿苋。

 

讨论

目前,各种草药、野菜的食用是导致AKI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们也可导致肾小管受损、晶体肾病等。自古以来,马齿苋就被我国及欧洲部分国家视为传统草药以及野菜,出现在各国人民的餐桌上。马齿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欧、亚洲和地中海地区,马齿苋极受欢迎。马齿苋可以生吃、凉拌也可以做成炒菜、汤菜等。然而,马齿苋富含草酸,每100g含量为671~869mg,与菠菜和苋菜相当。

高草酸尿症的定义是每日草酸排泄量为40~45mg,可分为继发性或原发性。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草酸排泄量>100mg/d,多见于儿童,常见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高草酸尿症可致肾结石、肾脏钙质沉着和慢性肾脏病。

然而,本病例的两位患者应为继发性高草酸尿症患者。饮食中大量摄入绿叶蔬菜,如苋科(苋菜)、天南星科/海芋植物(芋头和贝母)、藜科(滨藜、甜菜、菠菜)、番杏科(番杏)、酢浆草科(酢浆草)、蓼科(大黄和酸模)和马齿苋科(马齿苋)2;摄入过量维生素C以及缺钙都可能导致高草酸尿症。此外,抗生素可以抑制草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草酸的降解,导致草酸吸收增加。

此类疾病的预防也较为简单。事实上,若每日摄入600~1000mg的钙,则可中和90~270mg的草酸盐,从而使草酸以草酸钙的形式经肠道排出,而非经肠吸收入血。此外,焯水也可以有效去除草酸。然而,当患者草酸盐摄入量>1000mg/d时,则可能出现高草酸尿症,并引起肾病。

饮食引起的高草酸尿症的初始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泻、少尿、食欲不振和精神状态改变。快速酸化血液样本可以评估患者血浆和血清中的草酸盐,从而进行中和。当然,也可以通过透析去除血液中的草酸盐使患者恢复正常。不过,我国部分医疗机构缺乏能够快速评估患者血液中草酸盐水平的手段,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肾活检和尿检。

在部分患者的尿液中,可以发现草酸钙结晶,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发现草酸钙结晶,则肾活检可以发现肾脏中的草酸盐晶体/结晶,则也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草酸盐结晶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肾脏间质纤维化或其他进行性肾损害。

高草酸尿症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的治疗主要是高液体摄入和草酸钙结晶拮抗剂,比如吡哆醇。此外,RNA干扰疗法也是未来新星。不过,对于继发性高草酸尿症的治疗则更为简易,包括避免高草酸饮食摄入,增加液体和钙的摄入。而且,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草酸尿症无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总的来说,这2个病例提示,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摄入大量草酸,可导致AKI甚至尿液结晶。此类疾病的预防方法也较为简单可以对部分食材焯水和服用钙片。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