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5:29:25来源:医脉通阅读:55次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病因未明者被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据悉,IMN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40%,是肾内科的常见病种之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较高、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的IMN患者必须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目前,IMN患者接受的标准免疫抑制治疗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最近的研究提示,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环孢素+霉酚酸酯[MMF])似乎也对免疫异常也有效,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疗法对IMN也有效果,且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可能较低。
2023年7月12日,NDT发布了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IMN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与现行标准治疗相比,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较低,可能是未来IMN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对比现行标准免疫抑制疗法和多靶点治疗对IMN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在18~70岁之间;②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③血清白蛋白<30g/L;24h蛋白尿>3.5g,且在观察期内未下降50%;④所有患者的肾活检结果为IMN。
在随机分组前,所有患者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观察。观察期内,均接受标准化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
研究的排除标准为①继发型MN;②孕期或哺乳期;③无法控制的传染病;④6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生物制剂,以及既往对免疫抑制疗法无反应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完全和部分缓解率。次要终点为完全缓解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研究共计纳入78例患者,多靶点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各纳入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6岁,69.2%为男性。在多靶点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的环孢素使用剂量在研究期间增加,以维持环孢素血药谷浓度。
随访12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有31例患者(79%)达到了完全/部分缓解,而标准治疗组则有34例(87%),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图1)。在达到完全缓解方面,两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图2)。
图1 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百分比
备注:蓝色为多靶点治疗组;橙色为标准治疗组
图2 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
备注:蓝色为多靶点治疗组;橙色为标准治疗组
此外,不论是24h尿蛋白、抗PLA2R抗体、血清白蛋白还是血清肌酐,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图3)。
图3 两组患者之间24h尿蛋白、抗PLA2R抗体、血清白蛋白和血肌酐的变化曲线
备注:蓝色为多靶点治疗组;橙色为标准治疗组
图3 a为24h蛋白尿(实线)和抗PLA2R抗体(虚线)的变化曲线;
图3 b为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曲线 ;
图3 c为血清肌酐的变化曲线。
在安全性方面,多靶点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低于标准治疗(46% vs 74%;P<0.05)。两组并未有患者死亡,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
研究讨论
在这项为期12个月的研究中,标准免疫抑制疗法(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和多靶点疗法(环孢素+MMF)在疾病缓解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多靶点疗法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低,这说明多靶点疗法可能优于现行的标准免疫抑制疗法。
既往研究较少讨论多靶点疗法治疗IMN,仅Ballarin等人对其进行过试点研究。该研究发现,多靶点疗法对IMN的缓解有潜在疗效。然而,该研究的入组患者较少,仅9例,因此,无法得出准确结论。本研究表明,在较大规模的患者中,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疗效不劣于现行疗法,且安全性较高。
目前,环孢素用于治疗IMN已有数十年历史。一项Meta研究发现,在亚洲患者中,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然而环孢素的停药风险较高,与其潜在的肾毒性相关。不过,有报道表明MMF+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环孢素的肾毒性,提高疗法的安全性。这也就是本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多种免疫抑制剂综合使用可以降低单药的剂量,降低其不良事件(主要是感染)的发生风险,有助于继续治疗和提高患者的预后。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对于必须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IMN患者而言,MMF+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疗法可能优于现在的标准免疫抑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