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7:29:50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是静脉功能不全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除了激素水平变化外,妊娠期间最关键的危险因素是妊娠晚期静脉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增大的子宫压迫腹部血管导致血瘀以及盆腔静脉上游扩张,进一步诱导侧支循环形成,偶可见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域的静脉曲张,也可见下肢静脉曲张。尽管这些变化大多数是可逆的,但其中一些变化可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加重,尤其是在以后的怀孕中。2023年7月,Diagnostics (Basel).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静脉功能不全女性的妊娠次数、静脉状况和治疗结果之间的可能关联。研究发现,妊娠次数应被视为静脉功能不全病发病机制的有效改变因素,尤其是在多次妊娠的妇女中。
文献截图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收集了静脉功能不全女性患者资料,避免与性别相关的数据差异。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病史,症状,影响学报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使用0-10分视觉模拟量表评估了6种主要症状,总评分 (TSS) 最小值为0分(无症状),最大值为60分(最严重不适/疼痛),比较治疗前后的TSS水平。此外,选定的骨盆症状,包括站立、坐着以及负荷/运动时的骨盆不适/疼痛,被表示为累积骨盆症状 (MCPS) 的平均值,并比较治疗前后MCPS水平。使用量表评估治疗的总体满意度:“(1)完全满意”、“(2)满意”、“(3)不满意,无改善”和“(4)不满意,恶化”。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297名患者。其中,74.1%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54.5%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患者既往妊娠史,将其进一步分为3组:46名患者无妊娠史 (P0);172名患者妊娠1次或2次 (P1-2),79名患者妊娠3次或3次以上 (P3+)。
60.9%的P0组患者存在和左肾静脉相关的解剖变异或临床相关性异常。在治疗之前,P0组患者的下肢绝大多数出现相对轻微或中度症状。此外,尽管P0组的治疗后平均TSS和平均骨盆症状强度显著降低,但与其他组相比,仍然较高。78.3%的P0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其中56.6%的P0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显著。
P1-2组患者的静脉异常普遍较轻,尽管和P0组基本相似,但其频率不同,尤其是右卵巢静脉和髂内静脉。值得一提的是,30.2%的P1-2组患者之前经历过下肢静脉的干预。同时,P1-2组患者的卵巢静脉扩张和功能不全更为明显,主要影响左卵巢静脉。治疗前,P1-2组患者主要为轻度或中度腹部/骨盆症状和中度腿部不适。治疗后,P1-2组患者的TSS和个体症状的平均得分均显著下降。P1-2组患者的不满意比例最高 (29.7%),包括2名病情恶化的患者。70.3%的P1-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其中,51.7%的P1-2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显著。综上,尽管和其他组相比,P1-2组患者的个人满意度得分更高(即更差),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P3+组患者的年龄明显比P0组大,和P1-2组患者基本相似。38%的P3+组的患者出现复发性静脉疾病,这一频率在所有组中最高。同样,和其他组相比,P3+组患者早期流产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达到41.2%。四分之三的P3+组患者存在双侧卵巢静脉功能不全,其频率在所有组中最高。治疗前,P3+组患者出现轻微腹部/骨盆症状,和P0组相比,平均得分明显较低。在P3+组患者中,治疗后的改善最为显著,主要包括TSS和MCPS平均值最低以及满意度得分更高。79.7%的P3+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而其中59.5%的P3+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妊娠次数应被视为静脉功能不全病发病机制的有效改变因素,尤其是在多次妊娠的妇女中。应进行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去进一步证实妊娠次数和静脉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激素治疗、生活方式、饮食等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