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5 12:44:00来源:医脉通阅读:72次
转眼间2023年一半的时间已过,回顾上半年,国内外推出的神经科指南内容可真不少,最新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今日,小编精选了部分重点内容,带着大家一起温故一下今年上半年神内领域发布的指南和共识,看看大家是否又有新的认知了呢?
01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的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等多种组合,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预后不佳。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MSA的诊断和鉴别,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相关专家以国内外MSA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为依据,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对我国MSA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进行内容上的更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MSA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7749
相关阅读:
重磅!时隔5年,《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更新,要点一文速递!
02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 麻痹(Bell palsy)。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西医和中医的神经科、神经外科、脑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形科、电生理、超声科、影像学等学科专家,编写完成本指南,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7858
相关阅读:
重磅!时隔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发布!
03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本共识经该领域内的中国专家反复讨论而成稿,在前一版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治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包括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周围神经影像、腓肠神经病理和抗体检测,以及诊断标准和治疗要点。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7935
相关阅读:
更新!时隔3年,《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发布,要点一文速递!
04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其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鞘)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256
推荐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如何检测?来看最新专家共识
05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随着脑血管病治疗手段的精进,中国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得以长期生存。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给长期生存的卒中患者带来很多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管理。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成立《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编写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共识》,形成对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临床诊疗和管理的建议,以期更加规范地服务于卒中患者。限于不同学科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的级别不同,《共识》并未做出指南级别的推荐和建议,也未提供循证标准化推荐级别的标注。
下载链接:
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579
推荐阅读:
06 日间过度思睡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日间过度思睡(EDS)困扰着超过20%的人群,它不但影响着个体多方面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因潜在的风险而危及生命。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EDS全面的诊疗规范。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专家,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针对EDS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及相关病因、评估和治疗进行逐一阐述,以期为EDS的诊疗提供全面而规范化的参考和建议。
下载链接:
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476
相关阅读:
07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第二部分)
近年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在多学科综合管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明显提升了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与成人患者尚缺乏系统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和指导临床工作。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来自全国多家SMA诊疗中心的多学科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为SMA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672
相关链接:
0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科室医生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基于当前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来自中国一线诊治新型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经全国多家医院神经科、感染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内容包括脑病、脑血管病、脑/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人群的识别、评估项目和治疗策略,为指导临床正确地评估与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732
相关链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何评估与管理?来看中国专家共识
09 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主要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病变,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我国SMA致病变异的总体人群携带率为1.2%~2.2%,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大。三级预防的策略可有效降低SMA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SMA三级预防,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牵头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的撰写规范,根据我国的研究现状和患者的特点,参考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证据,并借鉴相关指南,最终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SMA三级预防指南。该指南的颁布将为我国SMA的预防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741
相关链接:
10 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对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该共识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互联系、临床特点和防治要领,制定了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改善其管理水平。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803
相关链接:
11 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简易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前驱期AD(pAD)的诊断与干预是目前临床与医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此阶段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阳性的认知功能正常人群,也包括AD源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对其及时干预有可能减缓甚至终止向痴呆阶段的进程。但现有的检查由于其有创性(脑脊液检测)或费用昂贵(PET扫描)而难以普及。因此,研发简便有效、低成本、无创的pAD筛查方法意义重大。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有关pAD的筛查方法和此阶段相关的标志物,希望能够指导pAD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进而深化AD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实践。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804
相关链接:
12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丛集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在丛集期内频繁出现的剧烈单侧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眼眶或者额颞部,且大多数患者伴发头痛侧自主神经症状,如结膜充血、流泪、面部出汗、头面部水肿等。丛集性头痛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治有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丛集性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经过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指南的内容包括丛集性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下载链接:
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973
相关链接:
13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偏头痛发病率高,病程长,在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中位居第二位。目前我国偏头痛患者存在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有待提高、预防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偏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内容包括偏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972
相关链接:
重磅!《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发布!
14 中国紧张型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
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双侧轻中度压迫样或紧箍样头痛,通常不伴有恶心或呕吐,日常活动后不加重。我国紧张型头痛发病率高,正确诊断率及规范治疗率较低,其中慢性紧张型头痛造成的疾病负担较重。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紧张型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并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内容包括紧张型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8974
相关链接:
15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升高除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共识在《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由风湿免疫、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血管、神经、泌尿、营养、儿科、老年、药学、影像、血液肿瘤、呼吸、重症、中医学和病理共16个学科专家共同更新、修订而成,旨在持续推动全国各相关学科对HUA相关疾病的认识,规范和指导其临床实践,改善患者预后,为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9029
相关链接:
16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眩晕症的科学用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特成立专家小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反复讨论后形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组胺类药物的药理基础以及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常见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中的用药推荐等级、剂量、疗程、复查方法、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帮助医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9075
相关链接: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常见眩晕疾病中如何应用?来看最新中国专家共识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中国血管内治疗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血管内治疗的适宜人群,基于这些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进行了推荐和建议的更新,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旨在总结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下载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911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