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18:45:00来源:医脉通阅读:39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自身遗传因素、免疫缺陷以及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原因,极易出现继发感染。在我国SLE患者的死因分析中,感染是最主要的死因。感染可以在SLE疾病的任何阶段发生,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了解SLE合并感染的特征,评估感染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SLE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上述内容,以及在实践中早期识别感染的策略。
SLE合并感染的病原体类别和临床特点
据报道,SLE患者罹患的感染中,细菌感染占87%,病毒感染占11%,真菌感染占1.3%。其中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是常见的感染部位。
细菌感染
SLE患者的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占多数。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最常见,病原菌多从受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引起菌血症、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是泌尿道、下呼吸道感染及严重致命性菌血症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部位以血液、呼吸道、肺及泌尿道多见,也可见于皮肤和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
此外,SLE患者还会发生分枝杆菌感染,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是SLE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结核流行地区。其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其次是尿道、骨关节、软组织和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不仅参与SLE的发病,也容易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HZ)是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主要发生在有狼疮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低白蛋白及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
真菌感染
SLE合并真菌感染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真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位居第2位,仅次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并且,真菌感染是条件致病菌感染的主要菌种。白念珠菌是SLE合并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真菌,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
SLE合并感染与疾病活动的鉴别
SLE患者合并感染与疾病活动都可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但两者的处理原则却不尽相同,有时感染亦可诱发疾病活动,故在处理SLE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是否有感染因素存在以指导治疗,因此鉴别感染和疾病活动十分必要。临床中,对于所有发热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建议排除感染,特别是在无其他活动性SLE体征的情况下,同时还需认识到感染和疾病复发可能同时存在。对于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脓毒症检查,并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直至明确诊断。
此外,虽然目前尚未确定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区分SLE合并感染和疾病活动,但有些研究正在探索具备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2'5'-寡聚腺首酸合成酶等。
C反应蛋白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反应蛋白(CRP)是鉴别狼疮活动和合并感染较好的临床指标之一。SLE患者出现感染时CRP明显增加,而狼疮病情活动或者无感染时,CRP轻度升高或不升高,而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却未见此类现象。高敏C-反应蛋白值高于6ug/L时,可能与感染相关,在SLE患者中的特异性为84%。同时,研究还发现ESR/CRP的比值可能有助于区分SLE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当比值高于15时可能与疾病活动明显相关,而比值低于2时可能与感染相关。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感染开始的2~4h内增加,24~48h到达峰值在细菌感染结束后迅速减少。PCT在健康人群中几乎检测不到,可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血管炎、肉芽肿性血管炎、川崎病和成人Still病患者的血液中曾发现,且无明显感染证据。在这些疾病中,高水平PCT尚未发现与疾病活动相关。此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对PCT水平有任何影响。研究发现PCT在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细菌性脓毒症方面,比CRP更具有诊断价值,敏感性达75%,特异性达90%。
2'5'-寡聚腺首酸合成酶
2'5'-寡聚腺首酸合成酶(OAS)亚型可分为OAS1、OAS2、OAS3和OASL蛋白。SLE患者合并感染时,OAS1表达增加而OASL表达下降。高水平的OASL与SLE存在感染呈负相关,提示OAS1和OASL可能是区分感染和疾病活动的指标。
此外,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中性粒细胞delta指数(DNI)也是可能有助于鉴别SLE合并感染和疾病活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SLE合并感染的治疗
对于SLE合并感染的患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上针对各种易感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方面,主要是接种各类疫苗,例如乙肝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等。
治疗方面,对于明确SLE合并感染患者,应积极使用足量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等控制感染。例如,对于SLE合并肺部感染,可首选头孢三嗪、亚胺培南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如无法明确病原菌种类,或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的重症感染,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联合使用可治疗耶氏肺孢子菌和曲霉菌的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等。在抗感染的同时,还需加强治疗原发病。此外,如存在粒细胞明显减少、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表现,除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感染外,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补充人体白蛋白或血浆、红细胞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高佳,郝佳瑶,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26(12):845-850. DOI:10.3760/cma.j.cn141217-20220517-00208.
2.杨珂珂,李志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2):150-153. DOI:10.3321/j.issn:1009-7708.2009.02.019.
3.张静,张蓓蓓,蔡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诊断与鉴别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9,23(2):213-217.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9.02.001.
4.吴晓静,陈楠.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2):154-156.
5.Barber MRW, Clarke A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isk of infection[J].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20 May;16(5):527-538. doi: 10.1080/1744666X.2020.1763793. Epub 2020 Jun 1. PMID: 32478627.
6.李筱筱,李志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J]. 医学综述,2018,24(1):127-131.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8.01.02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