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21:58:59来源:医脉通阅读:25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于老年人,诊断时患者的中位年龄在66-70岁之间,仅有不到2%的患者诊断时年龄小于40岁。由于年轻(≤40岁)MM患者少见,其结局数据也十分匮乏。接受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年轻MM患者的结局数据更是甚少。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年轻MM患者一线接受auto-HSCT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结局。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1989年至2021年接受过auto-HSCT的年轻MM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OS自行auto-HSCT之日起计算,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结束。PFS自行auto-HSCT之日起计算,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结束。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7(范围:22-40)岁。其中,69例(59%)患者为男性,17例(15%)患者存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常用的诱导治疗方案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VRD)方案(n=23,20%)、传统化疗方案(n=22,19%)以及其他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基础的方案(n=21,18%)。大多数患者接受美法仑单药治疗作为auto-HSCT预处理方案(n=74;63%),剂量多为200mg/m2(71/74,96%)。61例(52%)患者移植后接受维持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方案(n=36),中位持续时间为26.6(范围:1.7-111.6)个月。2010年前后分别有61例(52%)和56例(48%)患者接受了auto-HSCT。患者基线特征详见表1。
表1
患者缓解状况和MRD结局
诱导治疗后且行auto-HSCT前,分别有12例(10%)和52例(44%)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患者达到MRD阴性。移植后第100天和最佳缓解达到≥CR的患者分别为32%和56%,达到≥VGPR的患者分别为62%和77%。移植前、后患者的血液学缓解详见图1。
图1
患者生存结局
生存患者和整个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72.6(范围:0.9-238.0)个月和61.6(范围:0.9-238.0)个月。中位PFS为43.1个月(95%CI:31.2-65.0),中位OS为146.6个月(95%CI:100.0-208.1;图2)。
图2
与2010年前接受auto-HSCT的患者相比,2010年后接受移植的患者中位PFS(84.9个月 vs 28.2个月,p<0.001;图3A)和中位OS更长(未达到 vs 91.8个月,p<0.001;图3B)。
图3
不同诱导治疗方案的中位PFS:VRD方案未达到,其他以PI为基础的方案为87.8个月,VD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为57.8个月,以免疫调节剂(IMiDs)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为32.1个月,化疗方案为23.4个月。不同诱导治疗方案的中位OS:VRD方案、其他以PI为基础的方案、VD方案未达到,以IMiDs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为105.6个月,传统化疗方案为56.0个月。
多变量分析显示,auto-HSCT后最佳缓解达到≥CR与PFS改善有关(HR=0.55;95%Cl:0.32-0.95,p=0.032;表2),达到≥VGPR与OS改善有关(HR=0.32;95%CI:0.16-0.62,p<0.001;表3)。
表2
表3
3例(3%)患者发展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结肠癌、膀胱癌和黑色素瘤,各1例)。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为MM的年轻成人患者接受auto-HSCT后获得持久生存,患者的生存结局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新型抗骨髓瘤药物的出现,年轻成人MM患者的生存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移植后是否达到深度缓解仍对患者的生存结局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