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1周全氏界 | 巅峰对话,深剖研发与创新之新趋势,谁主沉浮?

2023-08-28 21:44:26来源:医脉通阅读:29次

罗氏【血液学术周】紧扣“研发与创新”主题,数家媒体与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部副总裁李滨、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临床科学部负责人沈淑仪,以及罗氏制药中国转化医学部门负责人张景宇进行巅峰对话,紧扣“创新”、“合作”、“安全”和“精准”四大关键信息点,共同分享罗氏研发管线的前沿进展,探讨新趋势,助力我国血液领域的蓬勃发展,描绘血液健康新画卷。本文对罗氏医学科学跨部门团队采访的部分精华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紧跟生物标志物探索之趋势


血液肿瘤领域和其他肿瘤领域在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未来血液肿瘤生物标志物探索趋势是什么?


张景宇:血液肿瘤领域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探索理念与其他肿瘤领域可能是相似的,但因为是不同的疾病,关注的生物标志物会有所不同,常用检测方式也存在差异。


目前血液肿瘤生物标志物探索或包含以下趋势:① 创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在免疫治疗方面,罗氏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对于更为新颖的,包括 CAR-T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相关研发还请拭目以待,这亦是罗氏转化医学科学家们的关注重点。② 创新生物标志物的临床验证为生物标志物探索的关键环节之一。将先进的科研发现快速转化为临床发现,并把兼具各项优势的检测技术及方法标准化,使其可应用于临床至关重要。③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正不断发展。罗氏转化医学科学家一直在尝试将多种不同的数据进行共同分析,旨在从中挖掘出更具洞察力的内容,以指导研发的进一步开展。


万类霜天竞“争先”——埋头钻研,携手共助中国研发提速


未来,罗氏还会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加快药物研发速度、缩短创新药物在中外上市的时间差,甚至打造出“中国首发”、“中国首创”药物,更好地解决中国患者的临床之需?


沈淑仪:加快药物研发速度、缩短创新药物在中外上市的时间差需要先争取更多参与药物全球早期研发的机会。中国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而言,III期临床研究开展较多,但I期、II期等早期研究较少,使得新药在我国研发和上市的速度受限,因此,罗氏中国也在积极探寻这种机会,期待大步追上全球速度,甚至超越。


在中国,部分临床专家和医院拥有着I期研究型病房和科研创新的能力,且临床专家们也有意愿对创新产品开展更早期的研究。从患者角度出发,中国患病基数相对较大,且患者就医的分布更为集中,如血液中心、肿瘤医院等,对于临床研究的开展更为有利。因此,罗氏中国希望成为桥梁,将中国临床专家的见解融入全球研发思维中,实现中国与全球的融合,期待未来罗氏能更好地与医院的临床专家合作,更为有效的携手进行药物早期开发。


未来,以“创新”为驱动力发展,对于加快研发速度和缩短中外差距至关重要。探寻更多生物标志物,并将其用于临床检验为患者诊断助力可作为“创新”方式之一。在此方面,目前国外已经有解决方案,希望中国也能加快步伐,去探索更多可能,助力我国研发更好地融入全球。


此外,数据创新也同样重要。针对中国的数据,罗氏可与正高速发展的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合作,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手段解决临床需求,以加速新药在中国的研发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有着较其他国家更为独特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例如我国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标准治疗与全球不完全一样等,在此情况下,若医药企业能够找到专属中国的独特机会,与中国临床专家、病患组织、监管机构紧密合作,未来或有希望打造出“中国首发”、“中国首创”药物。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研究提质增效


新药的不断涌现,也要求着临床研究可以齐头并进,请问罗氏有哪些应对策略和措施为临床研究的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沈淑仪:罗氏在进行药品研发时,始终怀揣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临床研究作为新药研发与创新的关键部分,在进行临床研究设计时,也必须将患者需求及其参与试验的便利性考虑在内,尽量不为患者增加额外负担,且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最终为研究提供质量更佳的数据。


对于临床研究的开展与设计,要在实现多方共赢的同时保证安全和质量,首先应将患者摆在优先考量的位置;其次,可着重开展中心化临床试验,通过远程互联网招募、线上知情及视频面诊,以及支持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随访或检查等方式,提高患者参与体验感,打破临床试验招募难,患者数量少和地域分散等局限,提升临床研究速度及质量。最后,罗氏将继续保持与医院的合作,与临床专家紧密联系,携手开展更多更大型的临床试验,未来也将继续共同研讨学术、共同成长,稳步赋能推动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造福于广大患者。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打造血液创新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血液疾病药物研发赛道,特别是血液肿瘤领域,以双特异性抗体类药物为例,分享一下罗氏如何在打造不同的血液创新产品方面获得差异化优势?


李滨:以科学为先,立足于创新,罗氏研发与创新的整体规划,以及产品线打造是希望能够不断更新临床现有标准,挑战自身,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和长期获益,以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特异性结合2种抗原分子或同一抗原2个不同表位,利用人体免疫T细胞实现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一种免疫治疗药物。罗氏在研发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更为精准的研发出不同作用机制的多种双特异性抗体。在淋巴瘤领域,罗氏开发了全球首个C20/CD3双特异性抗体Mosunetuzumab,其主要针对于滤泡性淋巴瘤(FL)等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同时,另外一个全球首创的双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也正在开发中,主要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等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


Mosunetuzumab和Glofitamab虽同为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但前者结构包括1个CD20结合域和1个CD3结合域,而后者包括2个CD20结合域和1个CD3结合域。因为两者分子结构不用,它们在作用强度、主攻瘤种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可更具针对性的发挥出作用优势。临床前研究显示,Glofitamab较Mosunetuzumab可能具有更强的靶点结合能力和效力,因此Glofitamab用于侵袭性淋巴瘤的表现更为优越,但使用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更高。


1.png

图1. Mosunetuzumab和Glofitamab分子结构图


使用双特异性抗体等T细胞免疫疗法时,由于其强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会产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受到影响。因此,在治疗DLBCL时,可采取独特的用药方式,即在Glofitamab输注前使用抗CD20单抗(如奥妥珠单抗)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双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使用过程中的CRS发生率,通过独特的联合给药方式实现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2.png

图2. Glofitamab作用机制示意图


此外,Mosunetuzumab用于惰性淋巴瘤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方面管理较Glofitamab更为容易。因此,罗氏后续将继续开发Mosunetuzumab皮下制剂的剂型,更便于惰性淋巴瘤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皮下注射,以提高此类患者长期疾病管理便利性和依从性。


3.png

图3:Mosunetuzumab作用机制示意图


无论现在与未来,罗氏都将通过开发不同机制的first in class药物以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同时保证罗氏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及科学上领先优势。


总结与展望


血液领域的研发与创新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血液学术周】,罗氏医学科学跨部门团队介绍了罗氏血液丰富的产品研发管线、产品组合和未来规划,讲述产品数据之外的罗氏故事,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了多元化的科研信息。期待罗氏继续秉持“先患者之需而行”的宗旨,始终关注血液疾病患者迫切的需求,以创新为驱动力,结合血液疾病患者实际,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致力于突破研发的机制障碍,不断探索从前沿科学到治疗药物的成果转化,丰富血液产品管线,为临床研究提质增效,为血液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助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精彩预热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2023年8月28日至9月1日,罗氏制药医学部联合罗氏研发部门将开展“1周全氏界”暨罗氏血液学术周,集结罗氏制药医学部血液科学团队、真实世界研究团队、医学沟通团队、临床运营团队,以及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临床科学部、药品开发质量部、临床试验运营部、转化医学部门专业人士担任主持和背景讲解人,邀请血液领域疾病专家担任圆桌讨论嘉宾,围绕血液领域研发与创新、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话题,深入交流,展开讨论,点燃中国本土创新的火苗!


4.jp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