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17:29:51来源:医脉通阅读:35次
作者:王生成 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昨天,有位某大医院外科主任给我发来微信,说他有一位乙肝患者服用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大家之所以那么在意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那是因为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是实现乙肝治愈的关键,也是摘掉乙肝帽子的必需条件,但现实中很多人抗乙肝治疗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今天我结合国内外近些年来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新指南,带你与时俱进地了解乙肝临床治愈的方法。
一、口服抗乙肝药物能降低表面抗原吗?
截止目前,全球还没有能直接杀死肝细胞内乙肝病毒的药物上市,现有的口服抗乙肝药(NAs)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限制病毒繁殖、降低和消除传染性。
简单来说,目前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主要是降低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非是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所以对于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的感染者来说,不要强求看到乙肝表面抗原有效性下降,尤其是在短期内。如果想评估抗乙肝病毒药的疗效,复查乙肝病毒DNA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前几年,日本的一项纳入553例患者的研究,观察单独应用恩替卡韦五年的数据,其中对比了五年用药前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变化情况。通过五年的治疗,入选患者平均乙肝表面抗原的水平只下降了0.48个log10,按照每年来算,也就是平均每年下降的水平不到0.1%,而且这553例患者中发生表面抗原下降的占比只有3.5%,其他口服抗乙肝药的研究也是得到类似的结果,所以说明目前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对于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虽然很强,但是对于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作用不明显。
综上所述,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
二、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方法是?
口服抗乙肝药可以有力帮助乙肝病毒DNA转阴,大大降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癌、
虽然长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有部分人随着机体免疫系统的增强,乙肝表面抗原也会有一定的下降,但发生率较少。
目前公认能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药物是长效干扰素注射液。近些年的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于符合优势人群条件的感染者,通过核苷酸类似物(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a)序贯或联合的优化方案治疗,可获得临床治愈。
三、哪些是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目前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是获得临床治愈的重要方法,但该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而且潜在副作用相对多等原因,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使用。
干扰素治疗的优势人群特点包括年轻(包括青少年)、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是A或B基因型、基线处于高ALT水平(2~10倍正常值上限)、低HBV DNA滴度、低HBsAg水平等。
对于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 (珠峰) 工程项目的入组标准是——年龄18~60周岁,正在接受NAs治疗达1年以上患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是追求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HBsAg≤1500 IU/ml、HBeAg阴性(或低水平) 、血清HBV DNA定量<100 IU/ml 。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获得临床治愈的几率与下列优势因素有很大关系:
①年龄:年轻患者(尤其是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获得疗效应答,儿童临床治愈率远远高于成人。
②肝功能状况:处于肝功能正常的免疫耐受期感染者对干扰素应答相对较差,临床治愈几率相对少;存在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ALT)出现升高时,处于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这时说明机体免疫系统已经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了攻击,这是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好时机,能达到临床治愈的几率大。
此外,经治疗12周后,ALT水平也可较好预测48周HBsAg清除率。根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执行委员会主任高志良教授分享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得知,经治疗12周,ALT ≤ ULN(正常范围值上限),ULN < ALT ≤ 2ULN,2ULN < ALT ≤ 5ULN,5ULN < ALT ≤ 10ULN的患者,坚持治疗到48周后,HBsAg清除率分别为25.6%,33.6%,40.3%和44.4%。
③基线HBsAg处于低水平:治疗前HBsAg水平越低,治疗后更容易获得临床治愈,尤其是基线HBsAg≤1500IU/ml者。
④治疗中HBsAg的下降幅度:在进行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下降越快,越容易获得临床治愈。
四、其他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治疗中和完成疗程后均要注意动态检查相关指标,同时要注意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要给出具体的数值,普通乙肝病毒DNA测不到病毒时,要进一步查高敏乙肝病毒DNA。
现在很多医院的乙肝两对半检验单上只报告HBsAg>250 IU/ml,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这亟需重视和改进。因为大于250 IU/ml这个结果太粗糙,如果HBsAg>250 IU/ml,但≤1500 IU/ml,说明是处于优势人群,有望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如果是不仅>250 IU/ml,而且是>3000 IU/ml,那临床治愈的希望就很小;治疗过程中,了解HBsAg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根据下降的幅度和速率评估能实现临床治愈的难易程度,由此可见提供HBsAg具体数值是多么的重要。
HBeAg同样也是需要提供具体的数值,了解是处于低水平状态还是高水平状态也很重要,因为低水平状态实现临床治愈的几率更大,所以建议查乙肝两对半时,要采用能测出具体数值的定量方法,而不是粗糙的定量法和定性检测。
在治疗过程中复查相关指标,不仅有助于预计能实现临床治愈的几率,还可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如复查高敏乙肝病毒DNA,可以有助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病毒学突破、低病毒血症及应答不佳者,如果存在疗效不佳,则及早调整方案给予挽救。
还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不要只看HBsAg。“大三阳”患者临床治愈通常先后经历“转阴三步曲”,即乙肝病毒DNA转阴、HBeAg转阴、HBsAg转阴,也就是先出现乙肝病毒DNA转阴,然后乙肝两对半的第三项(HBeAg)转阴,最后才是乙肝两对半的第一项(HBsAg)转阴;“小三阳”和“小二阳”患者,通常是经历乙肝病毒DNA转阴,才到HBsAg转阴,而且HBsAg转阴的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最久,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久,所以临床治愈不是一蹴而就,不要心太急,了解其中规律以轻松应对。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应该要认识和重视筛查出优势人群,选用合适的药物坚持规范化治疗、复查和随诊。优势因素越多和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实现临床治愈几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