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学组亮点 | CCOS2023 白内障学组亮点及学科进展

2023-09-01 14:11:59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阅读:54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时间:2023/09/06~09/10 地点: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进入会议

学组亮点

此次会议白内障学组将根据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技术的新进展,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专题讲座、大会发言、病例讨论和继续教育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

随着白内障手术屈光时代理念的深入和手术设备、技术的精进,学者们在重视手术安全性、规范性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和复杂白内障手术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散光矫正、老视矫正等功能型人工晶状体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关手术经验的分享和手术效果的评估成为本期学术大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另外,晶状体半脱位的处理、无囊膜支撑状态下人工晶状体固定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法。在基础研究领域,晶状体生长调控、白内障发生机制的探索和后发性白内障防治仍是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展示讨论也将碰撞出新的火花。

白内障学术专题将涵括十个单元的丰富内容,国内外知名白内障领域教授将为参会代表带来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晶状体摘除是治疗PACS的最佳方案吗》、《Update on IFIS and cataract surgery in small pupils》《α角κ角和高阶相差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影响》、《驾驭晶状体上皮细胞用于白内障治疗》《前节OCT在外伤性白内障诊断中的作用》等专题将为参会代表带来全新的视野。另外,与会专家将就涉及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专业各个领域的研究如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巧、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技术应用研究、人工智能在白内障诊治的应用、新型人工晶状体的应用、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婴幼儿白内障诊疗、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及策略、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个性化选择、以及白内障术后功能性视觉的重建研究等进行深入讨论。

在继续教育环节,将针对不同阶段学员提供细致的讲解授课。既有面向入门学员的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指导,如术中操作环节要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也有针对高阶学员的复杂白内障手术和并发症处理技巧,如晶状体半脱位的诊疗策略、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策略等,还有更为精细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设计,如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手术规划、白内障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评估等。

本次大会交流论文涉及领域广、数量多、水平高,进步明显,反映了目前我国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领域的发展水平,引导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相信将对该领域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研成果及学术进展

 

1. 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姚克教授团队:

首次揭示了NSAIDs类抗炎药普罗纳克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ERK/GSK-3β/Snail信号通路,从而预防后发障发生(Bioact Mater);团队进一步应用超声波喷涂技术,将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和可降解PLGA精准共负载于定制的人工晶状体的非光学区,研究表明新型药物负载型人工晶状体至少可以提供42天有效浓度的药物平稳释放,为后发障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全新解决途径(Bioact Mater);比较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术后视觉质量和波前像差,证实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项波前像差,提高视觉质量(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总结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截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学习曲线,探究截囊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并分享防治策略(Br J Ophthalmol)。

 

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

首次提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按压切口的改良闭合方式,并基于高证据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与传统的基质水合相比,按压切口技术能有效减少切口渗漏、减慢前房塌陷速度(JAMA Ophthalmol);利用新型扫频源眼前段OCT评价了人工晶状体倾斜偏心的危险因素(Am J Ophthalmol),并首次建立了列线图指导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患者人工晶状体倾斜偏心风险(J Cataract Refract Surg)。

 

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团队:

针对目前先天性白内障术中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还是睫状沟内植入效果更佳的问题,利用前瞻性队列进行了两种植入位置术后不良事件、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屈光误差的对比研究,证实囊袋内植入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Am J Ophthalmol);创新性应用术中OCT对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形态进行评估与分型,并根据分型指导手术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Am J Ophthalmol);在人工晶状体后表面通过微纳加工技术构建了纳米多孔金-银合金网格,为白内障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种安全、高效和精准可控的方法(Small)。

 

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团队:

首次发现谷氧还蛋白Grx1在小鼠PCO模型后囊摸表达量显著降低,在氧化应激压力下,洛蛋白激酶CK1a的谷胱甘肽修饰增强,研究提示Grx1和介导CK1a去谷胱甘肽化可能是潜在治疗PCO的靶点(Redox Bio)。

 

2. 学组共识

 

(1)发布《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

白内障围手术期多种诱因可导致或加重干眼相关不适症状,影响术后视觉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规范化管理,学组专家经过全面讨论后组稿撰写了《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并于2021年1月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共识针对白内障围手术期的眼表情况评估及改善、术中眼表保护及术后干眼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了详细规范的指导,为广大眼科医师提供了临床参考和借鉴。

 

(2)发布《中国人工晶状体分类专家共识(2021年)》

随着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人工晶状体的材质、形状设计和功能不断改良、更新和多样化,为统一我国人工晶状体的分类标准,学组专家立足我国现状及实际医疗情况,经讨论达成《中国人工晶状体分类专家共识(2021年)》,并于2021年7月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共识就人工晶体基于材质、形状设计、眼内固定位置及方式、光学区功能等制定了详细统一的分类,为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个性化选择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3)发布《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

白内障是儿童发生可治性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鉴于儿童在解剖、生理、行为、发育等 方面的特殊性,围手术期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的规范 化管理,学组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于2022年5月将《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共识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视觉康复等方面均做了规范的指导,为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近两年学术活动介绍及总结

1. 召开第二十一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

2021年7月,第二十一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于大连召开。大会共收到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领域论文投稿2300余篇,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注册代表人数达到2600多人。会议共安排3场手术直播,30多场专题卫星会,包括了专题发言、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辩论会、交叉论坛、海峡两岸三地手术案例分享、自由论文发言等学术形式,共有200多位中外专家为大会作主旨演讲和专题讲座,全面反映白内障及屈光手术的临床诊断、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 召开第二十二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

2022年12月,第二十二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于线上召开,国内外眼科专家相聚云端,共同聚焦中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最新进展学术热点。会议就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巧、白内障围手术期抗炎及干眼治疗、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巩膜层间固定、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技术应用研究、人工智能在白内障诊治的应用、功能型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及视觉质量评估、白内障疑难病例讨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方案等领域的新进展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

 

3. 参与召开第二十六次全国眼科年会

受疫情影响,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眼科年会于2022年12月于线上召开。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共设置了是个学术单元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包括: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新进展、白内障手术临床研究、白内障临床诊疗思维、精准白内障手术策略、婴幼儿白内障诊疗、屈光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个性化屈光白内障手术设计、复杂白内障病例诊治、白内障术中问题面面观、屈光人工晶状体应用等。会议内容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反映了目前我国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导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4. 召开第二十三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

2023年6月,第二十三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于杭州召开。大会注册代表近3000人,交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了手术直播、专题演讲、跨界论坛、疑难病例讨论、超级演说家、手术视频展示等实用的学术内容,每个版块都精彩纷呈,人气满满,白内障主会场的疑难病例讨论环节仍是座无虚席。会议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学术内容让每一位参会者都有所收获。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