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学组亮点 | CCOS2023 眼外伤学组亮点及学科进展

2023-09-02 20:52:13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阅读:49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时间:2023/09/06~09/10 地点: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进入会议

 

学组亮点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2023)将于2023年9月6-10日即将在热情洋溢的长沙盛大召开。眼外伤学组素以涉猎内容广泛、学科交叉及体现眼外科技术整合为特点。本次会议眼外伤学组共设 6个会议单元,4个继续教育单元,内容将涉及:1)眼外伤概念与技术前沿、2)见解与灼识、3)挑战新极限、4)思辨与创新、5)变化无穷的技术与技巧、6)疑难病例讨论与手术视频交流等。

理不辩不明。本次会议眼外伤学组在每个单元中预留了充分的讨论时间,要求演讲者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会议主席要积极提问、启发讨论,会议主持不当报幕员。会议的六个单元,将针对眼外伤关注的共性话题、眼外伤外来研究的关注焦点、眼前节外伤与重建、外伤性青光眼、脉络膜损伤、感染性眼内炎、创伤性低眼压、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眼外伤相关的一些基础与前沿研究问题展开充分讨论。眼外伤复杂多样,其治疗不但有手术技术与技巧的问题,也有方法和策略的哲学思辨。

疑难病例讨论与手术视频交流一直是历届全国会议眼外伤单元的保留节目,该单元不但是眼外伤学组的学术品牌,也是最受参会者喜爱与欢迎的时段,每每会场爆棚、气氛热烈。该单元报告的内容信息量大、涉猎面广、各种手术技术与技巧层出不穷,同时也不乏手术中遇到的意外和挑战。尤其本次会议安排为该时段预留了充分的讨论时间,一方面可以让参会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也利于把问题讨论透彻。

在继续教育单元,眼外伤学组旨在开拓听众视野、培养眼外伤临床研究意识、提升听众临床研究能力以及规范眼外伤临床救治。内容包括马志中教授讲解的“眼外伤的解剖与病理学基础”,颜华教授讲解的“中国眼外伤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王志军教授讲解的“开放眼外伤一期救治与二期手术”,胡运韬教授讲解的“玻璃体手术的技术原理与操作技巧”和林晓峰教授讲解的“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等。

眼外伤学组是一个团结活泼、学术氛围开放活跃的学组,思辨与探求真理的精神始终是眼外伤学组的精髓,参加眼外伤学组的会议单元,会让你感受到清新活跃、严谨求实的学风。最后,祝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圆满成功。

学组新进展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发布《中国眼内异物伤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及《中国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志中教授荣获2022年度亚太眼外伤学会首届“全球领导力及眼科杰出贡献奖”。

天津医科大学颜华教授主持制订国际上首部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诊治指南,由颜华教授牵头与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合作,包括国际著名眼外伤专家、世界眼外伤学会主席 Ferenc Kuhn 等60 余位国内外眼外伤专家共同参与完成。这是眼科界首部也是唯一一部有关眼外伤无光感眼救治指南,更新了眼外伤无光感眼的救治理念,回答了外伤后无光感眼救治过程中的困惑,对于提高广大眼科医生对于眼外伤无光感眼的认识和救治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被中国日报网 China Daily 报导。结果发表于J Evid Based Med。Yan H, Yang K, Ma Z, et al.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o light perception eyes induced by mechanical ocular trauma. J Evid Based Med. 2022;15(3):302-314. doi:10.1111/jebm.12496.

天津医科大学颜华教授主持《外伤致盲机理及诊治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2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天津医科大学颜华教授牵头开展“开放性眼外伤后无光感眼预测模型”多中心研究,联合多学科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了 VisionGo 眼外伤预测系统,用于预测眼外伤无光感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是否可以获得光感以上的视力。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严重眼外伤无光感眼视力预后预测领域的世界首次应用。VisionGo 眼外伤预测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严重眼外伤无光感眼玻璃体切除术预后判断的准确率达到 90%,同样数据用国际 OTS 方法预测准确率为 49%。该成果被国内媒体科技日报报导,并通过国际会议交流和学术讲座形式推广至全球,包括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成果发表于Th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Meng, X., Wang, Q., Chen, S., Zhang, S., Yu, J., Li, H., Chen, X., Wang, Z., Yu, W., Zheng, Z., Zhou, H., Luo, J., Wang, Z., Chen, H., Wu, N., Hu, D., Chen, S., Wei, Y., Cui, H., Song, H., … Yan, H. (2023). An interpretable model predicts visual outcomes of no light perception eyes after open globe injur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bjo-2022-322753.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org/10.1136/bjo-2022-322753.

天津医科大学颜华教授团队对铁死亡视神经钳夹(ONC)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ONC处理导致大鼠视网膜中GPx4和xCT水平明显下调,同时过氧化脂质和铁含量增加。铁死亡抑制剂Fer-1能显著促进RGC存活并保护视网膜功能。并且与凋亡抑制剂Z-VAD-FMK相比,Fer-1在挽救ONC视网膜中RGCs的死亡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机制上发现,线粒体 ROS 和脂质过氧化物是铁氧化诱导 ONC 视网膜 RGC 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发表于Redox Biology。Guo, M., Zhu, Y., Shi, Y., Meng, X., Dong, X., Zhang, H., Wang, X., Du, M., & Yan, H. (2022). Inhibition of ferroptosis promotes retina ganglion cell survival in experimental optic neuropathies. Redox biology, 58, 102541. doi.org/10.1016/j.redox.2022.102541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浩宇团队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对眼内炎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与传统的细菌真菌培养比较,宏基因组测序有更高的阳性率(88.9% 比 27.8%,p<0.01),而且宏基因组测序还能快速的检测到耐药基因,而且微生物序列数和最终的视力预后有相关性。该研究发表在Retina杂志上。Zhu J, Xia H, Tang R, Ng TK, Yao F, Liao X, Zhang Q, Ke X, Shi T, Chen H.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etects Pathogens in Endophthalmitis Patients. Retina. 2022. 42:992–1000, doi: 10.1097/IAE.0000000000003406.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浩宇团队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全世界眼外伤的流行情况进行系统综述,发现总体来讲眼外伤的发生率降低,但是家庭相关的眼外伤、消毒液引起的化学伤、紫外线灯引起的电光性眼炎和口罩引起的机械性眼外伤的比例增加。该研究发表在APJO上。Liang H, Zhang M, Chen M, Lin TPH, Lai M, Chen H. Ocular Trauma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sia Pac J Ophthalmol (Phila). 2022. 11: 481-487. doi: 10.1097/APO.0000000000000539. Online ahead of print.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浩宇团队对金属眼内异物的视力预后与视网膜电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眼内异物可以引起所有的波形潜时延长、振幅降低,最大的改变是S3和N1。所有的振幅都与视力预后负相关,而所有的潜时与视力预后正相关。其中振荡电位P3有最大的相关系数。结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上。Mai X, Ling F, Gong Y, Chen J, Lin H, Chen H.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retinogram and Visual Prognosis in Metallic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njury. Front Med (Lausanne). 2021 Jun 24;8:68830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吕勇、金学民教授团队积极探讨眼外伤的救治技术和设备,与贝尔一锋公司及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学院合作研发23-25G眼内恒磁铁,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并申请专利。

南京鼓楼医院眼科解正高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脉络膜上腔引流装置,可以提高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Ophthalmology. Zhang WW, Jiang F, Xie ZG. A Modified Trocar and Cannula System With Lateral Micropores for 1-Step Drainage of Suprachoroidal Fluid During Primary Vitrectomy. JAMA Ophthalmol.2022;140(9):900-901.;该团队还设计了一种线圈用于制作玻璃体后脱离,研究结果发表在Retina. Jiang F, Zhang WW, Liu YJ, Chen FF, Xie ZG. Membrane Scraper Made By Polypropylene Loop: An Instant Intraoperative Solution for the Induction of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Retina. 2021;41(12):2631-2633.

深圳爱尔眼科医院秦波教授团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实验性蓝光诱导视网膜光损伤的动物模型装置. ZL 2022 2 2878185.9;

一种实验性蓝光诱导视网膜光损伤的细胞模型装置. ZL 2022 2 2878887.7。

学术活动

2022年8月11日至8月1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共同协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眼外伤学术会议暨整合眼外科技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卓越创新,护佑眼健康”,继续秉承“打造眼外科技术交流平台”的学术宗旨,在会议中突出眼外伤救治前沿技术、视网膜外科、角膜、白内障及青光眼手术技术。国内眼科各个专业领域的顶级专家济济一堂对眼外伤救治以及眼外伤密切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充分交流与热烈讨论,并有巴西、印度及韩国眼外伤专家线上参加研讨。大会共邀请演讲嘉宾40余名,学术内容包括大会报告12篇、专题发言49篇、论文发言74篇以及疑难病例/手术视频20篇。此外共有50余名代表次参加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Wetlab培训。大会闭幕式颜华教授讲到组委会克服疫情影响在线下胜利召开大会,体现了眼外伤人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凝聚团结,年会各时段安排和总体学术水平年年提高,最后勉励大家兢兢业业,自强自信,努力钻研,借助眼外伤会议的交流平台,传递规范指导临床工作实践,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从而推动我国眼外伤事业的发展。

2022年1月~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慧瑾教授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医疗保障和运动创伤救治工作,获得“冬奥保障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