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专家共识 |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上篇

2023-09-03 17:27:52来源:《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阅读:151次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上篇

 

随着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大众健身蓬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理念催生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潜能,运动处方需求呈井喷之势。“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讨,建立了“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运动处方的普及与推广在高质量提升大众科学健身水平、有效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广运动处方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运动处方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有效保障全民健身、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重要抓手。运动处方技术能够有效防治慢病和运动损伤。

运动是良医,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癌症、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慢病的风险,还能舒缓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实施运动处方将大大提升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有利于戒除不良嗜好,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进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推广运动处方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动处方的定义和分类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对运动处方定义为:由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处方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体力活动水平、医学检查与诊断、运动风险筛查、运动测试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和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周运动总量、进阶以及注意事项,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案。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根据运动目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不同,将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两类。健身运动处方以健康人群和慢病风险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医疗运动处方以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和围手术期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运动处方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至上的整体观,需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面提升运动能力,以最大获益为切入点;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以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为宗旨。

制定运动处方要遵循FITT-VP的基本原则,即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总量和运动进阶等六个方面基本内容。其中运动方式是运动处方安全质量的关键,应符合科学规范。指导和培训处方对象掌握规范的运动方式是运动处方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责任。运动强度应设定出安全有效范围;运动时间应设定出最低有效推荐量;运动频率与运动总量以周为基本计量单位。

制定运动处方需要在循序渐进发挥运动益处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运动风险。制定运动处方需要明确是否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运动损伤等医疗目的。

 

运动风险评估

根据运动风险所造成的机体损害部位、性质、程度等,可将运动风险分为运动中心血管事件风险、运动损伤风险、运动性病症风险三类。

在运动处方制定的流程中,首先需针对运动中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进行评估。运动中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不齐、室颤等)、心源性猝死等。一般情况下,心血管功能正常的健康个体进行中等到较大强度运动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低。对于具有已经确诊或隐匿性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在较大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上升。目前常采用基于体力活动水平的运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运动前的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与运动中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的评价指标主要有:(1)体力活动水平;(2)常规医学检测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3)识别有无心脑血管、代谢和肾脏等疾病的症状及体征,需明确相关诊断;(4)拟采用的运动强度。

为了减少运动相关的风险和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应对处方对象进行体适能测试,主要指标有:(1)心肺耐力(观察不同运动负荷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2)身体成分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4)柔韧性;(5)平衡能力。

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也是运动处方制定流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和内容,是对整个运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单个或多个作用而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可能性的全方位评估。运动处方制定者还应该了解运动性病症风险。运动性病症的发生会影响运动能力及健康状态,例如运动性中暑、运动性脱水、运动性腹痛、低血糖、晕厥、横纹肌溶解症、贫血等等。通过对运动损伤史的询问,可以进一步发现运动性病症风险。总之,通过运动前的健康筛查和医学诊断,按照既定的原则制定运动处方,推荐规范的运动方式、从低中强度开始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关注运动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运动效果评价,进一步调整运动处方,可以实现安全有效地运动这一目标。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