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热点资讯 | 日本核污水排放或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后果

2023-08-31 18:46:00来源:医脉通阅读:31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男性生殖细胞是核辐射敏感细胞之一,容易受到核辐射引起的损伤。

 

核污水排海带来健康风险

 

自日本不顾多方反对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已过去一周时间,但这事依然是埋在大伙心中的一根刺,因为我们知道,核污水的排海计划至少持续30年。

 

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的数据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约134万吨,首次排海460吨/天共17天(此时此刻也正处于排放期内),整个2023年度计划排放3万余吨核污染水,同时每天福岛核电站也还在产生新的核污染水。

 

30年的光阴都足够笔者从青春岁月踏至花甲之年,那时的我们又将如何?现在谁也不清楚,但按现有数据推测,核污水排海一定会对海洋生态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综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IAEA报告”)显示,日方采用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不能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仅氚元素经过了稀释处理浓度“达标”。但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对周边国家海域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带来不确定影响,也可能通过生物富集效应随海洋生物迁徙和食物链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氚元素“达标”也不等于没有,稀释也不等于去除,其总量并不会减少。

 

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表示,IAEA报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专家意见,相关结论也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男性生殖细胞对核辐射敏感

 

首先我们需清楚,核辐射到底什么?它指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自身也会产生辐射。

 

核辐射的剂量单位是累积照射指数,即希沃特(Sv),国家核安全局在2018年发布的《公众辐射剂量限值》中就表示,一个人一年的本底辐射剂量大约就有3.13 mSv。

 

不同剂量的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如果按照国际辐射防护组织(ICRP)的标准,来自非背景辐射的游离辐射,一般人为造成之辐射年剂量规定是不超过1毫希沃特(1 mSv/yr),换算就是每小时0.1微希沃特(0.1 μSv/h)。放射性职业工作者一年累积全身受职业照射的上限是20 mSv/yr(ICRP推荐)。但是侦测环境如果超过20 μSv,就是紧急状况。

 

美国1954年在比基尼岛核试验时,距爆心170公里处的23名日本男性渔民受到放射性落下灰照射(剂量不明),他们在受到核辐射污染4个月后的检查中发现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无精子。

 

由于伦理问题,目前开展的核辐射所致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多为动物实验。但多项研究均已表明男性生殖细胞对核辐射敏感,并且核辐射对男性的生殖系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一项机制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核辐射可诱导男(雄)性生殖细胞的凋亡,生精细胞的氧化应激,及细胞的G2期阻滞,降低男(雄)性生殖能力。

 

另有研究对核试验受照射动物进行了长期、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核辐射对生育和生精功能的损伤,随着照射后的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核辐射后雄性动物生殖能力大致分为5个时相:


(1)照射后5~15d内精子数量上升;


(2)照射后3个月内有生育能力,但是生育率低,生殖仔数少,在这个时期精子数量逐渐减少、活率逐渐降低、畸形率增高,此期为生育能力下降期;


(3)3~9个月为不育期,受照射剂量50~400拉德的雄犬在此期间多次交配均未成功,而且在这时期精子数量降到最低值甚至无精子,就算有精子其活率也降低到0、畸形率增高;


(4)9个月后为生育能力“恢复期”.在这时期精子数量逐渐增加、活率提高、畸形率减少,交配可生育,也可见到到核辐射对生育和生精功能的损伤效应,如死胎、出生后生存时间短,精子发生障碍等,这一时期持续数年;


(5)5年后睾丸萎缩,曲细精管空虚、纤维化,精子数量、活率、再次降低,不能恢复,进入早衰期或永久不育期。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随着核辐射后时间延长,动物的精子数量会逐渐减少,质量差,受精能力低下,不适合生育。

 

我们作为食物链顶端,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很有可能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最终进入人体。同时包含放射性物质的海水也会经过大气循环成为降雨,降落至世界各个角落。早有研究显示,放射性物质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后可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对人体产生损害。

 

笔者不禁思考,未来可是至少30年的核污水排放,如何能否确保我们人体内的放射物质不会聚少成多,最终达到那条健康红线?

 

但我们也不要陷入恐慌情绪,应理智看待这事,在官方的科学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国家目前已出台相关法制管控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并就此事进一步向日方阐明严正立场,希望日本能“听人劝”吧。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