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18:33:00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间歇性禁食,也称为“轻断食”,被认为是一种减肥和改善代谢健康的饮食方法。它的益处包括减轻体重,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并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间歇性禁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影响也有研究。近日,期刊Autoimmun Rev.(影响因子13.6)中,一篇文献综述回顾现有研究,着重讨论了间歇性禁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本文摘选重要内容作如下解读。
间歇性禁食包括多种方式
间歇性禁食包括隔日禁食、每日禁食16~18h或5∶2间歇性禁食(1周禁食2d)和周期性禁食(定期连续2天或更长时间的禁食)等形式(图1)。
图1 不同类型的间歇性禁食
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的效应主要与其可引发器官组织细胞的适应性能量代谢反应有关,表现在间歇性禁食初期细胞酮体生成增加,抗应激能力、抗氧化防御增强;恢复期葡萄糖和脂肪酸转换为细胞主要能量来源,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加;长期间歇性禁食适应期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机体血糖稳态及脂质代谢得到进一步改善等。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组织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TOR信号通路改变、瘦素水平下降而脂联素水平升高、抗应激能力改善、自由基生成减少、生长和功能重塑以及机体抵抗力增加等。
间歇性禁食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影响
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自身免疫疾病的管理中,药物治疗是重中之重,饮食干预则是药物治疗的补充。一直以来,地中海饮食是备受风湿病学家和疾病管理指南推荐的饮食方式。近年来,间歇性禁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方式,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并且有研究提示,在某些情况下,它在控制和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颇有成效。
间歇性禁食与类风湿关节炎
间歇性禁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已成为多项研究的主题,其中大多数研究分析的是斋月期间完成间歇性禁食对该类患者的影响。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斋月期间间歇性禁食,疾病活动度下降,并且还观察到疾病活动评分28(DAS-28)降低在禁食后持续3-4个月。因此,该研究组建议,为了保持间歇性禁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积极作用,建议两次间歇性禁食间隔3个月。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斋月期间和斋月后DAS28评分显著下降。根据现有证据,间歇性禁食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类风湿关节炎辅助治疗选择。
间歇性禁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既往研究表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与生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进行间歇性进食的患者的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测,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控制他们的体重和压力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疾病活动度。
关于间歇性禁食对SLE的影响,在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狼疮易感小鼠中,间歇性禁食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浓度以及后续调节性T细胞的增加产生有益影响。在另一项研究中,SLE患者在斋月期间完成间歇性禁食后血清抗dsDNA抗体和C3补体浓度升高;然而,未观察到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显著变化。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间歇性禁食对SLE疾病活动度无不利影响。
与上述研究相反,Hong等报道间歇性禁食与SLE小鼠模型的严重不良反应相关,例如狼疮肾炎加重。他们的研究还表明,间歇性禁食与抗dsDNA抗体水平升高、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损伤、蛋白尿增加、B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浆细胞存活和自噬增加有关。由于该领域的研究数量有限,并且一些结果相互矛盾,因此还无法明确间歇性禁食对SLE的影响。
间歇性禁食在控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例如类风湿关节炎。这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系统、改变肠道菌群和诱导自噬等多种机制发挥的作用。然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间歇性禁食的是否有益证据不一。总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间歇性禁食的最佳方式和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Barati M, Ghahremani A, Namdar Ahmadabad H. Intermittent fasting: A promising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autoimmune diseases[J]. Autoimmun Rev. 2023 Aug 11;22(10):103408. doi: 10.1016/j.autrev.2023.10340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572827.
2.赵栩,杨静,黄若愚,等. 间歇性禁食与肿瘤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113-117.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2.01.021.